前几个月溜金毛多多的时候,在小区绿化带偶然发现一大片绿色植物,叶子的颜色碧绿透亮,像是在上面抹了一层透明的油,心形的厚实叶片看起来油汪汪的,绿得透亮,中间还有绿色的花柱,今天在小区附近的小公园,又再次发现,原来这种植物就是假蒟。
假蒟,原本是属于胡椒科胡椒属的匍匐草本类,踩着热带季风的节拍,从印度、东南亚一路扎根来到中国。在福建的坡地、两广地区的小田埂,云贵和海南的林间,它用逐节生根的坚韧,织就了一片充满烟火气的生命版图,尤其在广西,假蒟,在民间又叫“蛤蒟”。“蛤蒌”也成了南方人家厨房里的老相识。用处颇多。尤其在广西,有种做法最是特别,把假蒟的叶子洗净,切碎,做为调料拌在泡好的糯米里面,味道独特。最通常的做法是用几片假蒟叶裹进糯米与鲜肉,上锅蒸出的粽子香味里便多了层独特的温润难忘的味道,成为了人们代代相传难以忘怀的味觉记忆。也因此成为广西一带离家游子多年不变的想念和牵挂。
在整个两广地区,一年中大部分时候,天气湿热,假蒟是当地炒田螺、爆花甲时的“灵魂搭档”,醇厚特别的香气能瞬间驯服河鲜的土腥味,提升食物的鲜香美味。
作为胡椒的“血亲”,它没有名贵药材的光环,却凭着一身辛香征服了人们的味蕾。岭南的湿热黏腻里,当端午粽子用假蒟叶子包着,就连牛羊肉炖煮时也会丢进去几片,腥膻的气味也会悄悄褪去,只留下肉香与辛香的混合味道。煮面条时,烧汤时,放几片假蒟叶片进去,也会有些特殊的特别味道。这个味道,独特的香味带着些胡椒的辛香,让人没齿难忘。这种特殊味道,就如同榴莲的味道,让爱的人爱之入骨,恨的人不愿意多闻一闻。
假蒟叶,不止可用于日常食用,它还是岭南人家祛湿的“天然良方”。其温热的茎叶都能入药,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湿,如同给身体裹上了一层温热暖和的铠甲。
从灶台边的平常香料到药罐里的草本药方,假蒟始终以最贴近生活的姿态存在着,虽然不登大雅之堂,却坚持用最朴素的方式,滋养着一方水土,熨贴着游子的身心,也因为智慧勤劳的先人,把这大自然的无私馈赠,用智慧和勤劳,精心酿成了让人舌尖与心间都忘不掉的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