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都灵观道士萧洞玄,立志想学炼丹之术,苦修盲练数年后依然是一无所获。一日,偶遇真人传授九转大还金丹之秘诀,真人临行时叮嘱他道:“丹道之术已尽数传与你知,修炼之时更须一位同心协力之人,你与他互为表里,才能功成,勿要再去求取旁门左道!”萧洞玄听后,坚定心志,周游天下访求同道之人。
此后数年间游历了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所过之处不是名山异境,就是都城聚落之处,连人迹罕至之处也一一访到,可历经十余年辛苦,也未访到其人。
唐贞元年间,萧洞玄自浙东经由运河直抵淮南治所扬州,至亭埭河运驿站处,登舟上岸,正要转投旅店,就见运河之上百舸争流,将河道堰口都堵塞了。
待堰口水涨重新开闸之时,就见众多船只挤到一处,争相抢渡堰口。
舟中船家相互倾轧,极力将身旁船只挤到它处,但见一人用力推搡之时,猛地折断右臂,小臂弯于身后扭折着,身旁之人见之无不胆战心惊。
那人却毫无丝毫惊慌失措之色,亦无半点痛苦呻吟之声,猛地用力将臂骨掰正后,这才徐徐进入船舱之中,任由它船争渡。
萧洞玄见他深受如此苦痛也不发一声,不觉心中窃喜道:“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天佑我访到同道中人也!”
待那人行船徐徐靠岸后,萧洞玄跃入船中,见那人在舱内饮食自若,面上无丝毫痛苦之色,赶紧上前稽首道:“船家如何称呼?”
那人道:“不才终无为!”
萧洞玄道:“可有意学道?”
终无为眼神一亮,道:“某正有此意,一直不得其法!”
萧洞玄欣喜道:“丹道之术,我尽掌握,如今正求访同道之人,若信我之言,同归王屋山修炼如何?”
终无为点头道:“甚好!”
二人乘舟过泗州,至汴州,到洛阳后,辗转步行登至王屋山道观之中,萧洞玄毫不藏私,将九转还丹之秘诀尽示终无为知。
二人相互揣摩,两三年间,金丹已运至金庭之中。
萧洞玄对终无为说:“马上就是修炼的关键时刻,我当作法护持,君当谨守丹灶,至五更之时而不发一言,我与你一同携手飞升,成仙成道也。”
终无为道:“我虽无其他本事,可于隐忍不言方面,君已知之。”
萧洞玄点头称是。
此后一人设坛求法,一人焚烧炉鼎,文火锻炼金丹。
萧洞玄绕坛行道步入虚化之境,终无为则于丹灶前端拱而坐,心中默默发下毒誓:”就算是死也不发一言。“
一更后,忽见两名道士从天而降,对终无为道:“上天派我等前来问你,想得道成仙吗?”
终无为心念不动,一言不发。
过后,又见群仙飘落面前,自称洞仙人王乔,安期等,指着终无为道:“刚才上天派真人前来问话,你为何如此托大理都不理?”
终无为依旧静心不言。
片刻之后,就见一妙龄少女,容华端丽,音韵幽闲,绮罗缤纷,薰灼动地来至他面前耳语软磨片刻,见终无为终不为其所动,娇叱一声,甩袖而去。
过不多时就见豺狼虎豹数十种猛兽跃入身前,狰狞着面孔咆哮着就想一口将终无为吞入口中。
终无为静心打坐不为所动。
待听不到猛兽嘶嚎之声,终无为这才睁开双眼,就见早已亡故的祖父母与父母携带家人亲眷来至他面前道:“儿呀!见到家人,为何不发一言啊!”
终无为眼眶打湿,碍于誓言,目送着家人离去,依然不发一言。
突然,一身长三丈,目如电谥,口赤如血的夜叉,朱发植竿,暴着锯牙,伸着钩爪直冲终无为袭来。
终无为闭目凝神守心不动。
又过一会儿,就见一黄衫判官带着黑白无常而至,对着终无为道:“你死期到了,不想死的话,说明缘由后,我等就放你归家去!”
终无为依旧不言。
黄衫判官怒叱黑白无常将他拿下,将他带入地府下界之中,终无为紧闭双唇难以申辩,只好随他们去了。
来至地府衙署之中,黄衫判官带他进入大殿堂下,告知他说,面南而坐于玉案之后的人就是平等王,因其威仪甚严,终无为不觉双膝跪下静听其言。
就听平等王厉声道:“你本不应来此,若能自辩委屈,本王将放你回去!”
终无为始终不发一言。
平等王见他如木头一般,不觉心下恼怒道:“带他下去,遍观地府万状千名之凄惨苦楚后,再带他上殿!”
终无为遍观地府受罪之人,经历凄惨痛苦之状,只是不发一言,黄衫判官无奈,只好又将他带回大殿之上。
平等王对他说:“你若不开一言,就将你投入地府之中受苦。”
终无为心虽恐惧,终不发一言。
平等王对黄衫判官道:“将他投生于别处,勿要将他放归本处!”
终无为就觉进入一片混沌之中,心智迷离,杳冥间竟一无所知。
突然就觉眼前一亮,其身已托生于长安城贵人王氏之家。
终无为初在母胎之时,犹记此前发下的誓言。
出生之后,终无为相貌具足,唯独不发一言不哭一声。
待至满月之时,其家大会宾客,广张声乐,乳母将他抱出,众亲戚争相怜爱抚抱着他,其父母对众人道:“我儿他日必为贵人,今日给他起个乳名,叫作:贵郎,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称赞。
终无为日渐长大,十分聪慧,只是还不会说话。到三岁之时,才会行走,只是从小性格孤僻不爱与小伙伴玩耍。
到五六岁时,虽不言语,但其行为举止却甚有高雅之姿。
十岁提笔就能成文,动静玩耍与人交流间必付之于笔端。
及至二十岁弱冠之时,已是仪表堂堂,举止雍雍,堪为人杰,因为不会说话,始终不肯听从家人劝告前去考取功名。
好在其家富比王侯,金玉满堂,婢妾歌钟,不用为生计发愁。然终无为自投胎转世这二十几年间自绝声色欢娱,只喜一人独处。
二十六岁时,父母见他独自一人甚是孤僻,特为他张罗娶妻之事。
其妻家中也是富豪之家,妻子又兼绝代姿容,工巧伎乐,王家之人无不欢喜此门亲事。
终无为投胎重生后,乳名:贵郎,官名:慎微。
如今婚配,一年间,已诞有一男。终无为见儿子端敏惠黠,聪慧无比,自是怜爱有加,超越常情。
一日平明,终无为与爱妻在春庭当院与儿子玩耍,当庭之中有一巨大磨盘,可坐十人,爱妻抱着儿子上了磨盘,忽然对着终无为诡异一笑,道:”你我二人素来相敬如宾,恩爱甚深,可你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你爱我。若你今日依旧不发一言,慎微,你可别怪我将儿子摔死在磨盘之上!“
终无为听闻妻子之言,就想登上盘石将儿子夺过来,谁知妻子不待他至磨盘,就已将儿子摔至盘石之上,眼见着儿子脑浆迸裂,气绝身亡,终无为俯身抱住儿子尸身,痛惜不已,失声而哭起来。
终无为但觉恍恍惚惚回到丹灶之前,适才所谓幻境,所遇盘石实乃丹灶也。
此时萧洞玄在坛上作法已毕,眼见着天欲破晓,即将功成之时,就听终无为低低叹息之声,定睛看时,金丹早已不知去向,二人见此情形知已丢失金丹,不觉抱头痛哭,失悔心力不足才有此痛失金丹之劫!
此后,二人潜心修行,直到心无旁骛之时,方才重新炼丹,至于是否得道成仙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选自唐.薛渔思所著《河东记》名篇《萧洞玄》
本专辑名为:《唐.五代传奇》,会经常择选些唐人所写名篇转译为白话文供读者欣赏。
本文虽是光怪陆奇,实乃修行炼丹之必经之道。
读者可当作神奇故事来看。
修道之人,看到后,理应修行其心,否则杂念丛生,必将功亏一篑。
一千多年的唐朝人,心怀慈悲以种种幻象为世人开悟,今日修行之人可不慎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