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夜行人: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是哲学家,哲学家就喜欢怀疑,怀疑精神和任何宗教都不对付,所以他触怒了犹太教会。他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但又坚强诚实,但从他18岁开始的三十年间,教会一共颁布了50道诏令,禁止阅读和流传他的作品。他一个人搬到了荷兰的海牙,以磨光学镜片为生,一生清贫,终身未婚。他一心向往真理,拒绝了权贵的资助,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45岁。
那么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是什么支撑斯宾诺莎保持宽厚的性格和平静的心情?斯宾诺莎是笛卡尔的继承者,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伦理学》,全程为《按几何顺序证明的伦理学》。那他到说了些什么呢?首先找到一个绝对存在、不可能被怀疑的东西作为公设,即实体。实体这东西自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不依赖外物存在,实体是无限的,唯一的,斯宾诺莎认为上帝就是无所不在的实体。他的世界观是世间万物皆为上帝,我自己也是上帝的一部分,那么与上帝同在,自然充满无限的斗志,且无论外人如何对待,都坦然接受。这种人和万物一体的思想与我们中国哲学里提倡的“天人合一”类似。并且,斯宾诺莎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应该通过理性思考来追求,但在得出最终答案之前需要很长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他总结出了几个暂时执行的原则:1.说话要尽量让人明白,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要求不会影响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就尽量满足;2.只享受为保持健康所必需的生活乐趣;3.只求取为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金钱。这些是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一个立志求知者的省份思考出来的,这些朴素的结论,似乎是心灵鸡汤的标准素材。
斯宾诺莎按照笛卡尔的设计,把哲学推上了一条井然有序的道路,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观点有数学家们当后盾,但是有人不服,是谁呢?且听下回分解!
摘录于《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第15章的一点笔记,记录下来也是帮助自己记住吧,而不是看过书后就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