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在下天竺法镜寺后边,是清初《西湖佳话》中的“西湖十六遗迹”之一。
苏东坡《圆泽传》说:洛阳惠林寺,以前是光禄卿李憕住所,安禄山攻陷东都,李憕坚守而死。
其子李源,年少时以贵族子弟豪奢并善于唱歌而闻名当时。李憕死后,李源悲愤至极,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在庙中住了五十多年。
庙里有个僧人圆泽,富裕而颇有见地。李源与他关系密切,整天促膝密谈,别人都不知道他们谈些什么。
一次两人约定同游四川青城山与峨眉山。
李源要从荆州上溯三峡入蜀地。圆泽则提出从长安走斜谷道。李源不同意,说:“我已经断绝俗世,怎能再到京城!”圆泽沉默许久,说:“人的行踪原本由不得自己决定。”
于是从荆州走。
船到南浦,看见有一个妇女穿着织锦衣裤,背着瓦器正在打水。
圆泽看了叹气说:“我不想从这里走,就是这个缘故。”李源惊讶地追问,圆泽说:“那个妇女姓王,我应当是她儿子。她怀孕三年,我不来,她尚未分娩。如今既然遇见,我就无处可以躲避。您得念咒祝我赶紧出生。三天后给婴儿洗澡时,请您来看我。我以笑为凭证。再过十三年的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我会与您相见。”
李源又悲又悔,为他沐浴换衣。至傍晚,圆泽去世而那妇女也分娩了。三日后,前往探视,婴儿见了李源果然发笑。李源把事情原委都对妇女说了,并出家财将圆泽安葬于山下。
于是,李源不在前行,返回寺中,问了徒弟,原来圆泽世有遗嘱的。又过了十三年,李源从洛阳回到杭州,践行其诺言。到了约定的地方,听到葛洪川边有牧童一边拍击牛角一边唱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大声问道:“泽公你好吗?”
对方答道:“李公真是守信的人,但是世俗的缘分未尽,请不要与我接近。只有努力修行,才能重新相见。”又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于是离去不知所往。
又过了两年,李德裕奏闻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十分孝顺,拜为谏议大夫。李源没有去就职,最后死在庙中,享年八十一岁。
按,本篇源自苏轼《僧圆泽传》,苏文又取材于唐人袁郊《甘泽谣》中的圆观故事。故事从忠烈事迹出发,其所描述的圆、李二人的两世因缘,以及其中由于生死茫茫而生发的身世之叹、凄清之美为唐以后历代文人所感叹,并广泛敷陈传诵。
苏轼自称前生为僧,其文寄托着他对人生轮回的理解。而张岱重新叙述这一故事,同样表达了他对杭州佛教源流的梳理与解读。
我手头没有照片,等下次拍来继续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