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贯道

作者: lagrange97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21:45 被阅读61次
一支笔写尽未来

文/二月白杨

文以载道,这是一句对文章最高的评价,亦是最高的要求。

在身边的亲戚朋友眼里,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因为时常爱发点牢骚,写点四不像的文章,不会吃酒打牌明星八卦,被他们称之为书呆子。

对于我来说,写作只是我一个人的事,大部分情况下我都写的是个人的私事,生活上的所见所闻。作者是我,读者也是我,这样自娱自乐的写作,目的何在?

来简书闲逛的次数虽然不多,但也大概浏览过几篇文章。教大家排版写文章的不在少数,比如说,“来简书三个月,成为签约作者,我只用了这三点”等等这类的文章不胜枚举。有此类文章存在,那么就一定有类似的写作培训课。因为没有进入过相应的培训,我不敢妄下评论,不知效果怎样,但三四百的价格足够我一个月的伙食费了。

不管大家抱着怎样的心态来写作,能有这么多人开始注重文章的力量,每一个努力笔耕不缀、认真思索生活的人,都值得为如今万人空巷学写作的现象欢呼雀跃。

的确,写作是需要训练的,培养的,熏陶的。但我们在热切追逐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写作一定有目的,但这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在江湖立个名号?为了强大的粉丝群?还是找一方向闷声发大财?

这里,我想先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一直以来,我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只喜欢写应用文,写书信、写邮件、写周记、日记。却不想写其他类型的文字。我为自己的写作思路狭窄而苦恼、自责,惴惴不安,惶恐自己陷入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再也写不出属于自己的色彩来。

看着日趋相同的日记,看着仿佛如同影子般度过的人生,我犹豫着要不要放弃写作,放弃写长文章。反正就连随便的一条朋友圈都比我写的有意境,有深度。大可不必苦苦挣扎于自己坚持的长文。

思考。我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我做错了吗?写自己的身边耐人寻味的小事、言之有物的文章错了吗?注重点措辞修饰,努力让文字拥有生命力错了吗?有空就读写比较经典的文章是错了吗?为什么我的境界不升反而在原地踏步。

焦虑。

任何一个把自己输出的热情灌满了,却收不到回报的人都会焦虑。这与读者的数量无关,与大家的认可无关,这是每一个作者面对冷板凳静不下来坚持自我的无力感。

文以载道。不必发无用的呻吟,不必写无价值的东西,更不必考虑读者的阅读偏好。写好自己,厚积薄发,这就够了。

“我写作就因为我有一些热切的话,急切想找个人听。我知道一些谎言,不得不揭穿。我发现一些事实,必须马上警醒世人。但如果没有找到符合审美的方式,我不肯写一篇专栏,更枉论一本书。”

                                                                                                          ——乔治奥威尔

讲究艺术,讲究审美,讲究思考,讲究真相。废话不要,珍惜每一个说话的机会,慎重对待下笔的每一个文字,让它们不多也不少。

感谢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文以载道"的伟大命题。文以载道不仅是一种写作态度,更是一种审美艺术。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涂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强之,不从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

                                                                              ——周敦颐《周子通书·文辞》

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周敦颐认为,

写作文章的目的,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

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没有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的。

诚然,古代文学以弘扬儒学为正流,周敦颐的思想提出了时代主题,赋予文字以意义。现在看来,虽然有些不恰当,但是并不妨碍移花接木,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弘扬社会道义,展现出善的一面,也揭露出丑的一面 让人间充满真情。

写文章当言之有物,内容的好坏,有无可读性,有无价值可参考。

后来唐代文学家,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昌黎,兴古文运动,号曰文以载道,一反六朝之骈文,其匡文之业,可谓壮哉!

文者,贯道之器也。

                                                                                              ——《昌黎先生序》

找回文字的力量,请让文字救赎自我。

找回文字的力量,请让文字拥有表现力。

找回文字的力量,请让文字的存在,成为一种使命。

这使命,是古代先贤伟大智慧的传承,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断探索。

文以贯道。愿文字永远年轻。

2017.11.24 于天津

相关文章

  • 文以贯道

    文/二月白杨 文以载道,这是一句对文章最高的评价,亦是最高的要求。 在身边的亲戚朋友眼里,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

  • 伯越早读【87】—《论语》—吾道一以贯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参”,是曾子的名字。孔子对他说:曾参啊,我的道,就是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是儒家...

  • 道一以贯之

    《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易传》:“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圣人先贤论一

    文图/李根勇 圣人论一 孔 子曰 : “吾道一以贯之”。一贯之道,天地至理。 吾李氏先人李耳,道家创始人老聃说 :...

  • 读“吾道一以贯之”所引发的思考

    “吾道一以贯之”出自于《论语里仁》。原文的内容是这样的,“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门...

  • 忠与恕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对道的忠诚忠贞 恕,对所有外境的善解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一就...

  • 道体同一

    道体同一 相数各异 用敬以诚 一以贯之

  •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有云:“吾道一以贯之。”以“一”来贯通我所有的道。孔子所说道是“忠”和“恕”。我却把题目这句话理解为我们做...

  • 吾道一以贯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以贯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af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