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篇《道德经》其实很好懂,读着读着思绪就飘向四面八方,今天读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原文是这样的:希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得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啥意思呢?就是“少说话是合于自然的,狂风不会吹整个早晨,暴雨无法下一整天,谁搞出的狂风暴雨?是天地,天地搞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持久,何况是人的行动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所作所为就与道同,从事于德的人所作所为就与德同,从事于自然的人所作所为就与自然同,与德相同的人德乐于帮助他,与自然相同的人自然乐于帮助他。统治者若欠缺诚信,那百姓就不可能相信他。
想我以前是爱出风头的,这是不符合道的,举个例子吧,也算反思自己一下现在想起来怪愚蠢的事。
每天读书打卡,我总会提前一天读出转天要发的,我一直以为是怕转天事情多忘记,实际上我是希望自己第一个打卡,既然做为什么不第一个完成呢?如今我已经不去打卡了,读,是因为自己需要自己喜欢,不再为了打卡而读。我觉得之前太飘风骤雨了绳子断了。
经过这次老程闹悬,我意识到除了生命其他的事都不重要,书慢慢读,拳慢慢练,工作一天天干,家务一天天做,不着急了,不抢时间了,今后我得慢下来。
飘风和骤雨都是违反自然状态下的事情,都不持久。越是速成的东西,灭亡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是符合自然状态的东西,越能持久。
老子说疾风骤雨不会持久,因为它不在自然状态下。自然状态下,风是微风,雨是细雨,如此慢悠悠才能长久,好比我们的呼吸,其特点是缓慢、悠长、有频率,感觉不到,能维持一天。我们正常的呼吸就是如此自然而然,虽然有动作,但自己和他人不会注意到。这种不经意的行为,就是老子所谓的无为之道,符合老子无为之道的人,其行为都是自然表现出来,毫无意识的,慢悠悠。而“何事惊慌”四个字,则是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事值得你反自然的惊慌,一切都能顺应自然,顺应慢慢来的道,就不可能有惊慌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