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属性和特性
特性是从商家视角出发,赋予每一个产品中可以感知到的点,是商家花了钱让你体会的。
比如你家里装修,每块瓷砖看着不起眼,但是你看到的,都是你花了钱的。
属性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的,是用户对产品特性的反应。比如朋友来你家,觉得木质餐桌是田园风的属性。
特性和属性的关系
特性是自身视角,是产品自己拥有的特征点,
属性是用户视角,是用户对这个特性的具体感知,是对手盘视角。
二、五种产品属性
KANO模型把产品的属性分为五种——
期望属性、魅力属性、必备属性、无差异属性、反向属性。
为什么要了解产品属性?因为它们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期望属性就是用户最核心的诉求。能够确定性交付,用户就满意;不能交付,用户就不满意。体验来自预期。有的时候,体验差并不是因为东西不好,只是不符合预期。
魅力属性就是用户对产品的这个特性没有预期,这个特性不在他最初的诉求之内。如果没有这个特性,用户的满意度其实不会降低,但突然多了这一点,用户会有惊喜感,满意度、好感度就会提升。大量的网红店,都是在魅力属性上下功夫。
必备属性是指,对于用户而言,这些特性、这些价值点,默认应该提供,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这类特性不达标,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但优化了这个特 性,用户满意度也不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这类特性,是产品立足的基本,也是产品必须具备的。
无差异属性就是用户感知不强,甚至根本不在意的特性,对用户体验影响极低,甚至无论提供还是不提供这些特性,用户的满意度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反向属性是指用户对这个特性没有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
通过KANO模型,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产品的那些特性,在不同用户眼里,其实是不同的属性。
比如我在网上买衣服,
期望属性是合身,没有色差。
魅力属性是图案部分不是印刷而是刺绣的。
必备属性是不变形不缩水。
无差异属性是有一张店主的手写祝福卡。
反向属性是好评返现的优惠券。
三、进阶:用 KANO 模型看关系
交易与关系的底层都是需求,而达成并维持它们,则需要靠共识。
最容易达成共识的是什么呢?
是你的长项或者特性,正好是对方的期望属性。
所以好的关系,就是一个人的特性,正好是另外一个人的期望属性或者魅力属性;
而他所认为的自己的弱点,在另外一个人眼中则是无差别属性。
比如一个买二手车的男人在相亲市场上被认为小气,抠,
但在一个同样爱精打细算的女人那里,认为那就是完美伴侣。
所以如果闲下来没什么事,可以分析一下对方在你这里哪些是期望属性,哪些是魅力属性?
优化改善关系,或许可以从管理期望属性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