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作者: 糊涂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22:53 被阅读0次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漫谈《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徼:光明。

昧:暗昧。

绳绳:连绵不绝的样子。

老子试图进一步来描述一下他所说的道是啥样子的:

因为看不见,所以叫做“夷”、因为听不见,所以叫做“希”、触摸不到,所以叫做“微”。无论叫“夷”、“希”、“微”这三个名字都不能准确表达我要说的道,所以就混而为一来说,道是不明不暗,连绵不绝,实在不知道怎样命名,所以还是用“无”勉强代之吧。道是无形无相,恍恍惚惚,却是真实存在之体,找不到道的开始,也找不到道的终止,无始无终,本来就在。

笔者感言:老子几次从不同角度来描述道,但道是说不清楚的,无论怎样描述也不能完全准确描绘出道的全貌,就如同苹果的味道,没吃过苹果的人,吃过的人怎么对其描述这个味道,也没法描述清楚,除非自己尝一尝。但老子为啥还一直说呢?正因为道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到,所以人往往会不相信有道的存在。老子是亲身体会、身临其境者,所以慈悲为怀,苦口婆心,强为描述,以期人人修身,至光明大道。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自古以来一直存在,谓自在,没有开始,所以称之为古之道,老子告诫我们要执守天道,遵循道的规律来驾驭、处理万事万物。通过格物致知,参悟万有的来源,这就是悟道的纲纪。


参考书目: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

张玉林先生著《漫谈金刚经 心经 坛经》

相关文章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十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十四章解读。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

  • 漫谈《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

  • 共学《道德经》第14天

    共学《道德经》第14天2022年3月1日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

  • 读书打卡day60/1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上篇|第十四章 经典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

  • 初识《老子》第14章

    第十四章一百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

  • 道德经第十四章

    2012-12-17 01:36:23 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 无边落木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看却看不见,叫“夷”;听却听不到的,叫“...

  •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执固之道 原文: 1.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

  • 《道德经》第十四章,道纪

    道德经第十四章: (1)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2)...

  • 无形无象——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7)

    道德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见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c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