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已完结的《中国奇谭》,成了近期爆火的国产动画。该系列共8集,平均每集20分钟。话题从第一集的《小妖怪的夏天》就开始出现高频热度,其中更有出圈词汇——“浪浪山”。
“浪浪山”指的是家乡、现状等。
小猪妖在大王洞里工作,每天需要按要求完成熊领导交代好的任务。大王听说唐僧师徒要经过此处,所以让山上的妖怪们紧锣密鼓地布置活捉唐僧的陷阱。小猪妖有时候要做一千只木箭,有时候是砍一千斤柴火。
有一天,小猪妖被熊领导安排去山下的集市上买盐料,听到村民们对唐僧师徒的评价都是为民除害的大英雄,内心开始变得动摇。
回大王洞之前,小猪妖回家看了自己的妈妈和弟弟妹妹。妈妈说,能在大王手底下工作是上下三代修来的福气,如果有一天能修炼成精就好了。看着头顶天空飞过的几只小鸟,小猪妖说,想离开浪浪山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来到了师徒四人到浪浪山的那天,小猪妖因闯入机关重地被狼大王发现,被一路追杀。直到遇到了唐僧等人,小猪妖高喊着:别过来,前面有危险!结果孙悟空一看是只小妖怪,一棒子将小猪妖打倒在地。
最后的画面定格在浪浪山,原以为小猪妖被一棒打死。其实孙悟空反将妖怪们的一计,斩了妖除了魔,不仅对小猪妖手下留情,还送给了它三根保命汗毛。
不知道小猪妖接下来的故事是不是离开了它的浪浪山。想到这几年和我妈的斗争也基本围绕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回“浪浪山”。
就像一直在大王洞工作,家人认为这是件很稳定的事业,好像能保证一辈子工作无忧,不用费劲地讨生活。
在大环境的压力下,目前的状态演变成“能有班下就非常幸运了”。我们这类群体,想维稳的人直接维稳,想“离开浪浪山”的人在认知现实的过程中,有的自我挣扎,有的一往直前。
一直以为离开浪浪山才能获得自由,但是过了一个春节后的心态好像开始发生变化。

02
这次春节回家和平时都不太一样,最明显的变化是,会替父母做曾经是他们该做的事情而感到自足。
因为觉得是正式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所以会提前给朋友家人们准备礼物。小朋友收到可爱玩偶开心得活蹦乱跳,爸妈收到了红包表情也宽慰不少。觉得新年氛围都增添了不少意义。
大年初二,是要去乡下给各位长辈拜年。由于爸妈当天都有其他事情,直接委派我一个人去。原以为这是不够成熟的决定,现在看来,是把我也当成了能以“一家代表”的身份去出面的感觉。至少爸妈都认为,由我来做并没有什么不妥。
以往我妈很少和我说家里的事情,包括夫妻矛盾,工作上的事情或者哪位亲戚家的难题。而今年回家,我妈会特意和我聊这些事情,看我的态度好坏或能否提出解决办法。
我爸也是。有时候遇到了双方的矛盾,或许很少或从不在子女面前流露出来,但他们对彼此有的不解和尊重这次也全都和我列点表明。
我能理解,虽做不到家和万事兴的疏通点,但缓和情绪在他们面前起码是我这个角色能承担的重量。
我需要爸妈,他们更需要我。我们彼此独立,又彼此依靠。
回深的前一天,我和我妈去江边晒太阳,空气太好太干净了。江堤上坐着的人不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风景,我想,明天一离开,又是另一种心境了。
年前回家还不会觉得待在老家有什么值得留住,而后看过家里的风景,再提着行李赶往异地,卷入人流,重聚生活的焦点。
我问自己,离开了浪浪山,我真的能获得想要的自由吗?
朋友说,我就是在家待得太舒服了。所以需要重新适应。

03
在《不把天聊si》中有一期播客提到,在一座城市,靠的是关系维护。
既然能在某座城市稳定下来,说明这个城市里有某种关系的连接和维护。可以是家人或朋友圈层,也可以是同事圈层。总有一个这样的网状结构,能够让人在某处待得住。
人一定是会向着自己最舒服的感觉靠近的,如果还没有,也是为了能更好的舒服。在异地工作,其实很难找到这样的舒服状态。原以为会更自由,才发现不过也是为了追求自由。
有个同事是南昌人,但从小在深圳长大,老家也没有人在。过年的时候,我们都陆续计划回家。他说,真羡慕你们有老家可回。在深圳这座不会有归属感的城市,即使家人在身边,好像也失去了某种安定和踏实。
最重要的,是变得愈发单薄的依恋感。没有哪个地方能够让他去回忆、去想念,像是完整的情感拼图缺失一方。
“浪浪山”是有它的感情和全部,但是那里找不到共鸣。
例如同龄人在老家会被催着结婚生子,而在外面还是成群结队熬夜单身。思想上存在隔阂,行动上存在壁垒。它适合疗愈、安稳、满足、自洽,但不适合内心还怂恿着的一些小想法。
我现在想啊,离开浪浪山,真的很少机会能获得上层自由。
但我听过依然选择在外面漂泊的最好回答,我们选择远方,选择孤独,也是为了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爸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