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关系系统中的冲突类型氛围互补冲突和对称冲突
”攻击—逃避“的互补方式成为伴侣关系或亲子关系中的争执要素,争取让”说—听“模式发挥积极的作用。沟通的机会争取抓住,在这之前想明白问题的根源。
连续争论:未解决的连续争论都会让人情绪低落,与争论的主题关联不大。十一假期是否需要回老家的问题,姥姥(田大妈的妈妈)说一直下雨,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很直接明确表达感情,背后的意思是不欢迎,委婉的表达是家里不方便。田大妈的顾虑是黄金周的黄金去了哪里呢?到了旅游景点看人的时令,选择在家里看书也是一种周游世界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带学生用地球仪了解世界,田大妈在家里看哈利波特,看汪曾祺写葡萄的时令,感受过去人挖坑填粪追肥的劳动成果。
破坏性的冲突模式之四骑士:批评、防卫、鄙视、冷战。这些有破坏性的冲突可能发展为冲突惯例。
结合第12章沟通氛围的发展理解
明确引发放卫性行为与支持性行为的吉布分类,区别分析评价和描述,描述性陈述与评价性陈述 一样诚实,一旦学会了用描述的方式说话,可以直接了当且避免破环氛围的人身攻击。
支配导向和问题导向,支配导向的沟通容易引发防卫心理,问题导向的沟通者着眼于寻找可以满足双方和相关人员需求的解决办法。
策略性和自发性,策略的本质是不诚实和操纵,容易引发防卫性行为。自发性对他人诚实,需要考虑说话不经思考也会伤人,这个容易引发低效沟通。
中立和同理,中立暗含冷淡的意思,同理关心别人的感受。
优越和平等,优越直接或间接向接收者发送傲慢的信息,容易唤起防卫行为;又有卓越技能和天赋的人能够投射出平等的感觉是一种智慧。
确定和协商,确定是沟通者武断肯定自己的观点,不考虑他人的观点,容易引起防卫行为,协商的沟通者常常使用的词汇有也许、可能、大概、可能会是、也许可以。当教师使用协商性语言时,有助于激励学生。
所有的支持性描述中都强调了尊重,有助于增强正向的沟通氛围。
课堂行为对照:自始至终以尊重为前提,用成长思维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和学生一起成长,改变急躁的心态,提升沟通质量,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成长活动更加美妙。
对于想要改善关系的伙伴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处理冲突的实用技巧:
1确定你的需求,2跟他人分享你的需求;3倾听对方的需求;4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5评估可能的解决方案饼选择最佳方案;6实践解决方案;7跟踪解决方案。
10月11日这个周末只有一天时间,周六上班的节奏,所以田大妈家的欢聚时光取消了,女儿四年级在爸爸哪里。这个属于第3条对方的需求表达,遵守约定的形式,所以期待无言的交流能够让彼此相处愉快。
和上方的内容解决问题途径是否相同呢?还是感觉沟通是否有效果,还是表达出来彼此的需求会更好一些呢?很多时候可能是没有沟通的缘故,之前尝试找不到第三条,对方的需求完全找不到,田大妈对一句话,"你说?"已经感觉到不耐烦了。可能她的内心并没有主意。毕竟十一八天假期下雨,在家里一直待着,偶尔出门取快递和女儿一起出去吃早餐,聊天形式也是随机的。田大妈的时间安排是早上安排作业钉钉布置,读书打卡,叫醒女儿起床读书,吃饭的活动。
天气不能作为沟通不畅的借口,见或者不见都是彼此的选择。各自安排形成也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可以的,完全尊重。首先需要确定第一位的是明确自己的需求,特别想要做的事情第一时间表达出来,才能有效沟通。那么自己的需求是否明确妈?想法是否合理呢?要通过明确的分析和有效的梳理才能得到合理的回应。
需求并不总是清晰的,所以在接触的过程中探讨,或者独处时候冷静分析,多和自己聊聊天,找到内在的哪个小孩儿究竟想要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