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构建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神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致虚极;守静笃”,文中老子提到,道的本质和修行的至高境界。
就是要达到“虚”的极致和虔诚地守住一个“静”字,因此他提出了“虚净”、“静笃”、“静”、“常”、“明”、“容”等概念。
“致虚极,守静笃。”致,即是将身置于静寂无极的虚空中。这是修行的一种觉醒状态。
非用心体悟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谛的。
只有将身心融于太虚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状态,才能感悟到万物生命变化的规律。
当人们懂得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的道理,就应自觉地循道而行,胸怀广阔,大公无私地为人处事。
继续品读第十七章“功成事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