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育下一代创新者

养育下一代创新者

作者: 清风芙华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12:27 被阅读0次

导读:

近几十年以来,"创新"一词早已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而遍布大街小巷。一批又一批的本土创新者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甚至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纵观全球,每个天之骄子无一不是凭借自己过人的创新意识把握住了先机,从而大展宏图。

原著的作者之一:Ami Dror/ 阿米,正是来自素有"创新之国"美誉的以色列。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一名犹太人,阿米以相对客观的视角指出了当代中国在培养创新意识中所存在的不足。而本期内容的主旨便是剖析出国内种种阻碍创新的原因,并介绍了以色列在各方面为创新所做出的努力和犹太民族创新意识的起源。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质疑精神

内容亮点:

1.犹太民族的科技创新是什么样的?

2.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让“创新”变得强有力?

3.中国父母如何培养创新者?

前言: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分享时光!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做《养育下一代创新者:犹太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这本书今年3月在大陆发布的时候就预订了在上海携程总部、杭州阿里巴巴总部、清华大学、苏州外国语大学等等多个城市多场讲座,主要是想向大家传授以色列犹太民族独到的教育理念,探讨如何培养下一代创新者。

第一部分:

      这本书的作者,一位是黄兆旦女士,她是哥伦比亚的教育学博士,另一位是立乐青少儿编程的创始人兼CEO阿米先生。他是以色列人,中学毕业后就进入以色列国防军IDF接受特训,这个IDF在以色列是什么地位呢?就像是我们国家的清华、北大。美国的哈弗、耶鲁一样,你想想在我们国家中学毕业就进清华北大,那得是有多优秀。23岁的时候就成为以色列总理和总统的贴身特勤长,随后又在欧洲许多国家担任外交官,他厌倦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后就开始创业,其中最成功的一家公司就是XpanD,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我们现在电影院和家庭通用的3D眼镜就是这家公司的专利技术。

      那为什么这两个人要写这样一本书让我们学习以色列犹太民族的教育理念呢?给你说一组数据你就明白了。以色列人口只有不到800万,但是却有3.8万名科学家。国土面积只有1.49万平万公里,咱们北京市的面积也有1.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他的整个国家还没有北京市大,但是你看他的高科技部门,贡献了总就业的10%,经济总量的50%,以及出口的50%。再看他的研发经费,占GDP的4.2%,位于世界第一。再放眼整个犹太民族,虽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0.2%,但是获得的诺贝尔奖的数量却占到了22%。有统计显示呢,201位犹太裔诺奖得主,其中有12位为以色列国籍。你觉得少吗?其实一点都不少,因为咱们中国国籍诺奖的获得者从1957年到现在才只有5位。以色列是二战后才在中东建国的国家,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一直对他抱有深深的敌意,为此以色列与周边这些打过许多次战争,但是这么小的一个异教徒国家,为什么就没有被其他国家吞并呢?因为这个国家有实力,五次中东战争全部胜利。这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色列的科技创新能力实在太过强悍。我们都知道犹太人非常聪明,目前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农业等哪一个角度来说,以色列都强于周边其他国家。

      那他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在哪里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犹太人对创新的认识。阿米在一期讲座里谈到她说“解决问题”绝不等同于“创新”,甚至在很多时候两者完全是对立的。他举了一个例子:以色列60%的土地是沙漠,水资源分不严重不均匀,北方多水南方缺水,所以为了解决南部缺水的问题,他们建了一个北水南调工程。显然这个工程本身并不存在创新,像我们国家也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资源多的地方给少的地方匀一点嘛。但是过了一些年,有人发现在北水南调管线所经过的沙漠地带的某些区域竟然长出了绿树;再去细看,发现原来管线渗漏出来的一点点水就能养活一片植物,由此以色列人创新性地发明出了“滴灌技术”,仅需原来10%的水量就可以种活相同数量的植物,大大造福了中东、印度、中国等缺水国家。

      这个例子就告诉我们多数时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性工作,而真正“创新”的出现往往他是无计划、无意识的。创新从一个个新想法开始,但新想法总难以在多数人那里获得响应。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一般总是依托传统、远离创新,甚至对立于创新的。这就是创新的困难所在。在中国这个就非常明显,传统嘛,对吧。枪打出头鸟嘛,每个人都知道要少数服从多数,那多数人的意见就是传统的意见,你说怎么创新。

第二部分: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让“创新”变得强有力?

      从经验看,可能是把支撑创新的力量凑到一起,把有想法、愿冒险的人凑到一起(聚集效应),达到一个起码的浓度,恐怕是所有条件中最重要的。我这么多人拧成一股绳,就要创新,就要坚持这个观点,最后一不小心创造了奇迹,会让其他看来平庸的部门和人口沾光。比如以色列理发师,就比中国理发师赚钱赚得多。他为什么赚得多?讲到底,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这些活动,有很强的外溢性(知识外溢,让更多人受惠)。

      以色列企业家厉害、科学技术专家厉害,但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厉害。剩下是外溢效果,各个部门包括生产率不高的部门和人,如以色列理发师,也可以分享创新收益的外溢。

      其实,人类从来如此。难道我们大家没有享受知识外溢的好处?我们没有享牛顿的福、沾爱因斯坦的光?所有没有直接参加发明创造纺织机、蒸汽机、铁路、飞机、电话、电报直到互联网的人士,其实,多多少少,都沾了瓦特以来创新分子的光。

      现在大家都承认犹太人厉害。其实,过去分散在各个地方,哪里看得出犹太人厉害?“二战”的时候,被纳粹杀了600万。

      所以,现在回顾当今以色列的成就,最早的起源,可能是犹太复国主义那么一个想法:把犹太人聚到一块,构成一个国家,有个保护壳;然后让里头最厉害的人,创新出成果,去罩住其他不那么厉害的同胞。在以色列以外的犹太人,也是聚到一起,才有更多的裂变。比如硅谷。

      我们再说犹太人的教育。以色列的教育,跟所有其他国家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一个高学位的讲师来讲课,他的题目是:教育怎么塑造了以色列的历史。他用不多的几张PPT,就把问题讲清楚了。他首先说,所有犹太人,人人从小开始,就要接受两本书的教育:一本是希伯来文的圣经,还有一本叫《塔木德》。圣经大家都清楚啊,塔木德呢是两千年来,世世代代杰出的以色列讲师阐释希伯来圣经的思想集合,这本思想合集总共250万字,很厚很厚一大本羊皮书,里头也记录了大量民间智慧、民间故事。

      这位智者讲,他们犹太人从小就拿这两本书读,要反复读一辈子。他说,所有犹太孩子的妈妈,第一责任就是教育孩子,奶奶也要教育孙子,教育是犹太妇女最重要的天职;从小家庭教育,世代相传。

      一岁怎么教育?就是给他讲这两本书里的故事。犹太孩子到五岁,基本把这两本书里的故事都听过了。然后就正式跟讲师学习。

      讲师很讲究学习仪式:第一天上学一定要穿新衣服,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开心的事;对新来的同学,大家要热烈鼓掌欢迎;第一堂课教孩子些字母,是用蜂蜜写在干净的石板上,孩子念完就可以把那个“字”舔掉,或者给小孩发一块糖,每人吃一颗开始学习——使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讲师接着说,以后犹太人怎么来来回回读这两本书呢?靠讨论式的学习。两个人看一本书: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什么意思,互相讨论式。它是有点怀疑论哲学,包括对上帝、对“圣经”,鼓励学生怀疑它。犹太人提倡批评式教育,从小就这样。犹太人的教育,不是说他们讲师讲的就是真理,学生记住会背就行了;而是鼓励挑战、提问题。

      我们来看以色列第一位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阿龙·切哈诺沃教授来做的一个讲演。他说呢,从小他的妈妈就这样教他:“走进一条河,你可以顺水走,也可以逆水走。但是,你要永远逆水走。”这奠定了他一辈子的人生态度。而《塔木德》里也有一句话,大意是“人们都不同意的事情,做起来反而容易”。

      阿龙还说,每天放学回来,犹太妈妈不会问教了什么、学了什么,更不问考试成绩怎么样。她就问:“今天你问了什么问题吗?你问了有意思的问题吗?”

      我觉得,这是人家的宝贝。实际上,教育要开发智力,提倡好奇、把问题看得比答案还重要。这是以色列人的思维真正厉害的地方。

      犹太人从小就教育孩子一个道理:土地会被夺走,财富会被拿走,但知识拿不走。所以,以色列人最相信的就是人力资本。

第三部分:

      那么我们现在的父母又该如何养育出下一代的创新人才呢?

      阿米说,有一次一位中国公司的CEO全家来到以色列,和他的家人一块到一片沙漠游玩。阿米一下车就对他的三个孩子指着旁边的山峰说“一会儿山顶见”,而这位中国朋友诧异地看着他说“你太疯狂了,居然让三个这么小的孩子独自爬山,难道不怕他们掉下来吗?”。而中国夫妇则牵着他们的儿子小心翼翼地往上爬。他不禁感慨中国家长实在太过谨慎,如果孩子从小没有经过小的考验积累起冒险的体验,他们未来也不可能凭空生出勇于冒险的精神和勇气。

      阿米也提到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现在的中国父母来说可能特别难,但却非常重要。因为人类天生是抵触自学的,如果能够获得帮助,孩子们自然会寻求帮助而不愿意自我思考。而犹太家庭特别注重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肌肉”训练,什么叫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肌肉训练”呢?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习惯,形成一种肌肉记忆,遇到问题,大脑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父母帮助孩子去完成学习则是大忌。

      自学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热情和好奇心去点燃学习的内驱力来获得。现在全世界大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得非常忙碌,一周七天每天从一早睁眼到晚上闭眼都是上不完的课和做不完的作业,孩子们很少有时间自由玩耍、自我探索,从而根本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热情和兴趣所在。

结语:

      目前很多科技公司都会给员工10%的genius time来自由支配任其发挥,现在的父母们也应该像这些科技公司一样每天给孩子一小时,哪怕半小时时间任其自由玩耍做他们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从而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所在。

      这本书传递给我们犹太教育理念的四大关键词:创造混乱、超越前辈、勇于冒险、质疑精神。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讲一讲质疑精神。缺乏质疑精神是目前影响中国创新能力最直接的原因。他说当他在中国办公室给员工安排任务,比如去做新网页、增加新功能等等,中国员工每次都欣然领走任务,而且没过两天一个新产品就被完成了。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是极度失望和崩溃的,他说这在以色列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如果以色列的员工接到上级发来的新任务,他一定会花大量的时间质疑上级的要求,抛出大量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而这些讨论其实才是Ami真正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中国人太听话了,试想当家长或老师对一个孩子大叫“就按我说的来做”五次,不用更多遍,这个孩子基本上再也不敢也不会去质疑权威了。要知道培养质疑精神本身就是很困难的,父母从小就应该多鼓励孩子来“挑战”自己的权威,从多问一个为什么开始。

      而在以色列质疑无处不在,不论你在学校是多么声名显赫的教授还是诺奖得主,都会接受普通学生的质疑。

      人类大脑思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理性思考和直觉。近现代中国的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对理性思考的训练培养和精细评价,比如对所有孩子采用同一套评价体系,要求每一个孩子在每一年内要达到某一个标准,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合格。而这样的评价体系会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早早地丧失了感受美好生活和发现不同的直觉。遗憾的是,创新恰恰就是需要人类这种体验美好、发现不同的敏锐直觉。

金句:

1.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2.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质疑,好奇心的存在自有其意义。3.智商固然重要,但激发创新的不是其他,正是好奇心和热爱。4.好奇心、批判性和创新的培养三个缺一不可。5.真心追求知识、近乎狂热地热爱正义与渴望个人独立等,这些都是犹太人的传统。

好啦!到这里今天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各位文友们能够在评论区留言指正,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争取给大家带来更加优质的分享文章,爱你们哟!


相关文章

  • 创新

    书名:《养育下一代创新者》-2 作者:黄兆旦,Ami Dror 阅读日期:2020.09.28 《纽约时报》专栏作...

  • 犹太文化

    书名:《养育下一代创新者》-1 作者:黄兆旦,Ami Dror 阅读日期:2020.09.27 犹太人占比全球总人...

  • 养育下一代创新者

    导读: 近几十年以来,"创新"一词早已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而遍布大街小巷。一批又一批的本土创新者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

  • 👌养育下一代创新者 36/50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让我第一次认真的去认识犹太人。 被推荐的书,是一定要读的,因为说明其价值已经被承认。 犹太,这个...

  • 创新的十大要素

    读《养育下一代创新者》-3 学习犹太人如何在恶劣的挑战和限制下克服要万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自己、为家人和社区...

  • 好书共读-1-《养育下一代创新者》

    关于作者 阿米.德罗尔(Ami Dror),立乐青少年编程公司创始人和CEO。同时创建了Zaiton Ventur...

  • 如何养育下一代创新者,犹太教育的启示

    图:中国创新教育成果博览会 ·以色列国家展馆 教博会开幕日(11月20日)即以色列国家创新教育展示日。 本次以色列...

  • 父母或养育者如何损伤下一代的自尊

    父母或养育者伤害下一代的姿势: 一,在你表达自主观点时,强力打击,要按他们的观点来,并灌输于“我为你好”的名义,让...

  • 养育者

    养育者 上午参加包头市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大会暨青年组织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启动仪式,在会上一个机构分享...

  • 《养育者》

    今天观看美剧《养育者》第一季的前五集,每集半个小时,看了两个多小时。 这部剧主要是讲一个美国普通的二胎家庭,那些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育下一代创新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mv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