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有名的编织之乡,专门用藤条编织成各种好看的篮子或者小动物,然后集体运往海外。
小时候村里来洋人查看工作,觉得又新奇又自豪,别的同学都还没见过洋人呢。现在只觉得真傻,中国的劳动力真廉价。
那时候非农忙时节,村里的婆婆婶婶还有未出嫁的大姑娘都围在一起编篮子,一天十块钱到五十块钱不等。只有少数手速很快的年轻人努力干十小时,才有五十块钱。
我五六岁甚至更小的时候,我婆就开始教我编篮子,起初手速慢,从早做到晚一天才五块钱,后来开始变成十块钱,十五块钱,二十块钱。
每天一放学,我婆就按着我的头去干活,那时候玩心重,只想看动画片,家里又没有电视机,有时候借口回家吃饭跑到隔壁家去看一会儿电视,我婆久等不来,回家直接劈头盖脸骂我懒。
所以每天放学或者周末,我都祈祷着家里没活干,我就可以玩半天。
一个本该玩的年纪,能有多少耐力去干活。不过被骂多了,我也就不爱玩了,经常安安静静坐在一旁跟着大人干活。
那时候嘴上不说话,内心却丰富,在回忆跟同学一起玩的场景,幻想以后一起去玩有趣的游戏的场景。
我一个朋友说羡慕我在头条写出那么多故事,大概就是小时候被逼着干活的那段日子锻炼出来的吧,想象力丰富,思维很活跃,脑袋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没能去做,最后只能写出来。
我上初中时,我爸不给钱,我妈坚持让我爸给,最后谁也没给。幸好是九年义务教育,不用学费,生活费是我每周回家编篮子得的,努力的话两天有五十块,够吃五天了。
当然我一个人是干不了那么快的,所以我逼着弟弟妹妹给我打辅助。我的童年被剥夺了自由和快乐,最后我也变成了一个剥夺者。
不过也就三年时间,不算太长。
上了高中,每周只放半天假期,寒暑假也只有两周,其他日子都在学校上课。这对我来说真是太快乐了,不用干活了。
回想那时,我也能理解被逼干活的原因,实在是太穷了,小山村里,收入来源除了种地,就是这廉价的手工活了。
隔壁伯伯是编织的小老板,他们家房子和仓库之间有一小块地,是我们家的地盘。我婆那个年代,自己的地喜欢在上面种竹子占着。
我上高中时,不需要交学费,只用交五百块钱课本费,家里拿不出来,在隔壁老板娘软磨硬泡下,我公妥协了,把地卖给他们建车库,拿钱给我上学。
一块地皮,就这么五百块钱卖掉了,可见那时候有多贫穷。
我上大学时,我婆还在村里编篮子,后来眼睛慢慢不好了,我实习那年,她就不干了。生活在慢慢变好了,我们不想让她太辛苦。
其实相比于农活,这是很轻松的手工活了,村里那位一百多岁的阿婆闲来无事自然会加入编织大军。
之所以这么反感这件事,是因为它剥夺了我整个童年。
现在五块钱不够喝一瓶饮料,五十块钱就够吃一顿饭,小时候却可以为五块放弃动画片,放弃快乐,被逼着干活一天。
就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心疼很多年前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