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森林智者,就是在森林中长期修行的人。
比约恩是瑞典人,他曾经在森林中修行了17年,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上文说到比约恩在泰国的国际丛林道场里,男性僧人要守二百二十七条戒律,戒律全部是用巴利文书写。修行人要把这些全部背过,背一遍需要约五十分钟时间。而且还要在大众面前背,一旦间断,所有人都会对你表示不满。比约恩花了大概一千个小时,背过了所有的二百二十七条戒律。
这些戒律里其实有四大戒是最核心的。这四条只要违反一条,就不能再成为一个僧人了。第一条是偷窃,就是不能偷东西;第二条是交媾;第三,取人性命;第四,大妄语。吹点小牛,算小妄语,如果没有证悟(可以理解为通过修行深刻领悟、掌握佛法与真理),说自己证悟了,那就是大妄语。这四条你只要违反一条,就会失去做僧尼的资格,就不能够成为一个僧人。
森林派的修行规则很有意思。森林派的规矩是不能碰钱,你不能有钱,你也不能碰钱,就是不花钱;每顿饭都得出去排着队化缘,拿回来的饭大家一块儿吃,给什么吃什么,不许要,化缘的时候不能伸手乞讨,说“我要这个”“你能不能给我弄点椰子饭”,这不行。你拿个钵站在那儿,别人给你钵里倒什么,你就要什么;也不能驾驶交通工具,去哪儿都得走路。所以,森林派的规则非常严格。
森林派僧尼的生活特点,就是专注于冥想、质朴和道德。他们住在分布于丛林中由高杆支撑的僧寮里,睡在简陋的草席上,一天只吃一顿饭,从不经手钱财,遵从独身主义。”每天就吃一顿,早上八点半吃完,这一天都不能再吃饭。
出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礼拜会有一次通宵的功课,整晚不睡觉,一块儿打坐、冥想。
对于比约恩来说,实在太痛苦了,因为他总是困得要死,实在是撑不住,常常东倒西歪。但泰国人好像都比较适应这种状况。
有很多人出家是为了躲清净。每次到了寺庙里边,有人会很高兴,觉得“我就喜欢这个清净的氛围”。听听比约恩怎么说。
比约恩说,本来他以为出家能够更清净,但是没想到,自己一脚踏入了全年无休的群居生活。就是寺庙里边没有什么隐私,你永远都得跟别人住在一块儿,而且你跟谁住在一块儿,也不是由你自己来定的。哪怕这个人打呼噜,这个人不会说英语,这个人脾气很坏,这个人是个假修行人,你都得跟他一起住,没有挑选余地。所以你根本不可能清净,而是需要完全让自己融入大众中。
有时候比约恩会产生很多的比较和厌烦。“我比他境界高”“我状态更好”“我昨天打坐比他做得好”,这是比较的状态。还有厌烦,就是“这个人好讨厌”“怎么这个人也混到这个地方来了”。他内心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痛苦,搞得他心烦意乱。
比约恩说,当他们的行为举止不合我意的时候,我就会气不打一处来。但一段时间过后,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在内心制造的所有抗拒带来的痛苦。我内心中的某种东西变得豁达了起来,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我学会了不要对别人抱有太多意见,允许他们安然做自己。
住持也鼓励他们这样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如果这块棱角分明的石头被丢在了沙滩上,每天被海浪冲洗,不断地磨炼,最后它会变成一块圆润的鹅卵石,这样我们才能够跟别人和谐相处。所以在僧团中,每天跟其他人磨合,这就是一个打磨心性的过程,这就是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