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估计也没有太多人看,那就随便写一点。如果你看到了,觉得有意思,那就点一下关注吧。
我经常能看见一些公众号,或者一些自媒体写一些鸡汤,说什么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什么草根逆袭啊一类的,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这个。现在的鸡汤号都精的很,不会写一些很明显的鸡汤。
还有一些呢就是专门写一些什么“XX90后套现多少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种类型的文章来贩卖焦虑。文章一开始一本正经的介绍当事人的奋斗历史,比如他是怎么发家致富一类的,然后大概怎么做才能做到这样,接着笔锋一转突然来一个广告:某某某通过自学XXX,掌握了一套被动收入体系,只要99你就能学到他的这套方法从此以后实现财富自由。
是不是觉得很常见。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可以说是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当下大多数大学生或者年轻人的状态,虽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手动滑稽)。
真的能暴富吗?
答案是能的。比如你从某个你认识的高管得知他所在的公司准备哄抬股价,然后割韭菜,你知道了之后就可以各种配资啊,加杠杆啊什么的全仓入场,然后在高位的时候再清仓。但是通常这些极端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做到的,不可复制性极强,也就是说这样的机会基本不可能会再来一次。但往往这种暴富的故事能传很远,身边的每个人可能基本都知道一两个,然后你举一两个例子,我举一两个例子,他再举一两个例子,完了之后大家一起感叹,殊不知这个概率比你买彩票中个几千块还要低,反正我身边是没有人买彩票中过上千块的,但是暴富的传奇故事倒是不少。
言归正传,咱们今天聊的是人生,社会嘛对不对。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大概的路线已经定了下来(除去重大变故)。
假如你是上层的人,那你的轨迹估计会是这样→小时候琴棋书画各种各样的都有学,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能接触到一些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一类的东西,父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你,而且会比其他的同龄人更早的接触英语。等到上学的年纪了,上的学校也是那种贵族学校,什么外国语学校啊,师范附中啊一类的,还有的说不定初中已经准备在申请藤校了。大学毕业一出来直接就是接管家族企业,或者进投行,剩下的不用多说了吧。
假如你是中产阶级,那可能就和普通人一样,幼儿园→公办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然后出来就自己打拼或者是接过父母的班继续打拼。
那如果的无产呢?可能小学辍学了,然后下地干活,或者是外出北上广深漂着。混的好点的,可能会在存了一笔钱之后退到三四线城市定居,然后安安稳稳。
然后就在不经意之间活成了自己父母的样子,变成了父母的缩影,只是大同小异罢了。
咱们大天朝发展的太快了,在四十年前温饱都不一定能解决,到今天变成了小康。生活水平上来了,但大众的认知水平还是没有上来,代沟就这么来了。往上推一推60、70后的家长们往往是40、50后的,甚至是30后。然后爷爷奶奶们的童年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刚刚抗日战争胜利没几年,共产党和国民党打仗互掐,生产力水平依旧落后,98%的大众都是农民,要靠种地养活自己。在这种情况下重男轻女的思想其实就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如果生了个女孩,长大之后不但干活干不了什么重活,还要嫁出去,如果生一个男孩的话就又多了一个劳动力,虽然今天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温饱都不一定能满足的情况下难道还去考虑精神层面的东西吗?不太可能吧,这些问题就会往下一代传,传到父母身上。那时候父母的成长环境相比爷爷奶奶们也没有过多的改善,对性格的影响最重要的却是成长环境。长辈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只能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辈。咱们的成长环境变好了,温饱解决的需求自然就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东西,有了这个诉求,但是长辈们没有,他们就不理解,因为他们是这么想的:“我给了你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你这么还不知道满足啊,你就给我老老实实读书就好了。”为了避免你搞这搞哪,自然的就会想到去控制你。想反抗?不存在的,绝对经济控制权不在你手上,你就会觉得痛苦,郁闷,时间一久抑郁症焦虑症什么的就来了,然后他们就更不理解了:“为啥给了你这么好的条件还这样”当然这些心理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最常见基本就是这方面。或者是说因为小时候父母忙着赚钱,没给予足够的关爱啊啥的,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我这里只是说的一个大概,具体的情况肯定不一样。
知乎上经常有人说:人间不值得。确实(手动狗头),但我觉得,应该要干出一点让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东西吧,最起码对的起自己。比如像任正非那样的创办一家企业,或者是当个软件工程师那样弄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
一个人应该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的焦虑的,现在的公众号一天到晚都在告诉你,明天自动驾驶出来了,你当司机的要失业了,人工智能出来了,一大票人又要失业了……这样有意思吗,被他们吓来吓去的,搞的自己不停的焦虑,等停下来看的时候,突然发现只剩焦虑了。
所以,我们到底是来体验生活的,还是来体验焦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