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开篇便点出了时间与地点。临近中秋时节,正是秋高气爽之时,洞庭湖也呈现出一派静谧的秋景。向来古人写诗词,只写风的方向与强弱,却很少有人描写“风色”。
风既无味,也无色,张孝祥眼中的风,究竟是什么颜色?其实,词人并非想要描述风的颜色,而是借风来描绘洞庭湖上水波不兴的平静景色。湖面之上,万里无云,风平浪静,多么富有诗意的场景,或许只有这样的美景,才聊以慰藉刚刚被罢免官职的张孝祥的心情。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之下的湖水浩浩汤汤,一碧万顷,清澈澄净,如同美玉般的琼田。如此良辰美景,乘一叶扁舟徜徉其中,该是怎样一番惬意的心境!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那是张孝祥眼中的月光与湖水的交融,明月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湖水倒映着天上的银河。一句“表里俱澄澈”,点出了精髓,秋月与秋水,美在同样澄澈,没有丝毫的浑浊与污染,那样清澈透明,倒映着湖面小舟上的张孝祥,一个如同秋月与秋水般光明磊落的坦荡之人,清明澄澈,本就是张孝祥做人的准则。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内心与外界同样的澄澈,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之感,更是人生美好的最高境界。若不是身在其中,便无法用言语对他人形容。此处,张孝祥分明是一语双关,难与他人言说的,又何止眼前的美好,更有自己这些年为官的坎坷经历,以及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从词的下片开始,便是张孝祥那些“难与君说”的内容。“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澄澈的洞庭湖,让张孝祥回想起自己在岭南这一年的官宦生涯,以及因谗言被免官的经历,自然一番感慨袭上心头。“孤光自照”,说的既是月光孤独地挂在天空,又是说自己从不曾被别人理解,也无需他人理解。只愿与孤月作伴,让清冷的月光照耀自己便好。
月光是皎洁的,冰雪是洁白晶莹的,王昌龄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张孝祥说:“肝胆皆冰雪。”即便因谗言被免职,他的内心依然是干净的,自问行事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他此处既有失望,也有愤慨,更有掩饰不住的自豪之情。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月夜清冷,衣衫单薄,独自泛舟湖上,凉意顿生。其实,让张孝祥感觉到凉意的,并非湖面的凄冷,而是官场上的冷酷无情。只不过,张孝祥自问也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虽然人生苦短,令人心酸,但自己依然能坚持正道,又令自己稍感安慰。
任凭官场风浪迭起,他依然稳坐钓鱼船,就像此时平稳地徜徉在无边无际的洞庭湖面上。这便是张孝祥的个性,波澜不兴,宠辱不惊。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表明了张孝祥的心胸开阔,更将整阕词推向了高潮。北斗如同一把舀酒的长勺,那洞庭湖西侧的长江之水呢,就宛若上好的美酒佳酿。他要请来天地万物作为宾客,以北斗为勺,舀尽江水做酒,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胸襟,虽被贬却不自哀。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他敲击着船舷,仰天长啸,一腔豪情借此抒发。管它今夕何夕,这月白无风之夜早已让人忘情。孤单的旅客,与大自然交融到一处,任世事变迁,他自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这首词,头一次读到他就被打动了,多么洒脱豁达的张孝祥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