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七七(号令2)

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七七(号令2)

作者: 小隐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5-09-04 08:49 被阅读0次

为内牒,内行栈,置器备其上,城上吏、卒、养,皆为舍道内,各当其隔部。养什二人,为符者曰养吏一人,辨护诸门。门者及有守禁者皆无令无事者得稽留止其旁,不从令者戮。敌人但至,千丈之城,必郭迎之,主人利。不尽千丈者勿迎也,视敌之居曲众少而应之,此守城之大体也。其不在此中者,皆心术与人事参之。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于守者也,不能此,乃能守城。

一周工作日最后一天,继续读书学习并翻译古文句子做好自己的日行一善,继续沿着反思深思并写作的方向默默前行力争每天进步一点点!

(号令继续)城内要构筑好矮墙,以及行走的栈道,城墙上要配置好武器装备,守城的官吏、士兵、炊事后勤人员都要在城内各自的所属营区安排住宅。每十个人安排一个炊事员,还有掌管符信凭证的后勤一人,负责监察守护好各个城门,不能让那些无公事的人在守门人以及担任督查任务的人的身边逗留,不服从命令的人可以杀掉。

一旦敌人攻来,城邑在千丈以上(虚数)的大城,一定要在城外的郊区迎战敌人,才对守城一方更有利;那些城邑不够千丈的中小城市,一般不要出城迎敌,但要根据敌人的数量多少灵活应战,这些都是防守城池的大体原则。以上若是没有提到的,那就根据心术和人事策划两方面的情况来智慧权衡处理了。

所有守城方都要以迅速歼灭敌人为最上策,如果拖延持久后等到敌人派援兵到来,这就说明不懂得守城的方法了,绝对不能这样,要能懂得这些道理才能成功守城。

显然的,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出了古代军事只是,主要是关于守城不是被动挨打,而是务必“积极防御”的智慧精髓。尤其是关于千丈大城应该主动迎敌、越是小城越要灵活应变的因地制宜,更是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思维了。以及后续说的,严格的内部管理和后勤保障作为前提基础,突显了体系化防守的重要性。

守城智慧创设天时地利人和,其核心无非就是以最快速度削弱敌方力量,而不是简简单单的那种单纯拖延时间。由此可见,这种主动出击、高效协同的防御哲学,那就对咱们得为人处世之道,以及现代管理的效益速率确确实实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成家立业干事创业,真正的守护在于掌控积极主动权,至于策略无非就是化守为攻罢了。

相关文章

  • 墨子.号令

    【原文】 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人亦如此,备不先具者无以安主,吏卒民多...

  • “由后生不敢死”想到的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

  • 每天读《孟子》之七七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

  • 每天读《诗经》之七七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 读《墨子》

    兼爱非攻,是墨子构思的理想中的大同世界。然而,世人皆存私欲,现代社会不易实现。 摩顶放踵利天下,这...

  • 墨子(2)

    1.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

  • 每天读《孟子》之三八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

  • 每天读《孟子》之三九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

  • 每天读《论语》之三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大意是说,孔子说:“君子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但不盲目附和,不同流合污;...

  • 每天读《孟子》之三五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七七(号令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he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