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七四(迎敌祠5)

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七四(迎敌祠5)

作者: 小隐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5-09-02 08:43 被阅读0次

既誓,公乃退食。舍于中太庙之右,祝、史舍于社。百官具御,乃斗,鼓于门,右置旂,左置旌于隅练名。射参发,告胜,五兵咸备,乃下,出挨,升望我郊。乃命鼓,俄升,役司马射自门右,蓬矢射之,茅参发,弓弩继之;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祝、史、宗人告社,覆之以甑。

9月3日,抢在80周年阅兵式之前读书学习翻译古文句子日行一善再加一善,沿着反思深思并写作的成长路径力争继续每天进步一点点。

誓师结束之后,诸侯们才能退下来用餐。他们临时住在中太庙右边的房舍中,太祝和太史则临时住在社庙中。其他百官各奉其职侍奉在旁边,等到上庙讯息之后,庙门口会开始击鼓,门的右边插上旗,左边也插上旌旗并在门的左右角布置好铭识。兵士们一起发射三箭,以示祈祷胜利,各个军何种兵种一应备齐,在仪式结束后一并离开太庙,大家出外等候登上城门台一起观望城郊的场景。

接下来会命令再次击鼓,一会儿登上门台,役司马们会从门的右边向四方发射用蓬蒿制成的箭,拿矛的兵士们则是用矛向空中刺三下,接着弓箭手才会向空发射箭矢;军校们会从门的左边进行一种制胜的巫术名称为“挥”,然后就会木头擂石一齐投下。太祝、太史,礼官们向社庙祭告礼毕,然后把祭品用做饭的陶器甑盖起来告一段落。

刚开始于此段落,先是觉得无关紧要,但是读完才明白“仪式感”的营造确确实实非常重要。此段文字虽然只不过描绘的是先秦时期一场誓师仪式的一小部分,盛况也无非是仅仅通过文字表达不及实况的千百分之一罢了,但是展现了古人对战争的神圣化处理。瞧瞧,字里行间的顺序大约是,太庙驻扎、旌旗布置、射箭祈福等仪式,其实实数难能可贵了已经。

中国古人早早几千年前,就已经非常讲究在战前凝聚人心,以及强化信念在先了,其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设与组织动员。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其中融合了礼制、巫术与军事准备,更是体现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文化特质,堪称一场通过仪式感掌控集体行为的古典管理智慧。无独有偶,读到这段的时候,也恰逢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纪念大会。而且到9点,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就会如期举行,让我们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感受一下“迎敌祠”的践行仪式吧!

相关文章

  • 墨子.迎敌祠

    【原文】 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堂密八;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青神长八尺者八,弩八,八发而止...

  • 读《墨子》之尚贤

    拥有贤良之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想要有更多贤良之士则需“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不...

  • 读《微观国学》之墨子

    要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非墨子莫属。 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

  • 读《墨子》

    兼爱非攻,是墨子构思的理想中的大同世界。然而,世人皆存私欲,现代社会不易实现。 摩顶放踵利天下,这...

  • 墨子(5)

    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凡是于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干,帮助它兴办起来;凡是对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 2....

  • 象祠记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

  • 象祠记 王守仁

    象祠①记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②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

  •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9|胰腺癌—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三七四、“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本方非常...

  • 晋祠故事多

    《晋词志》: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

  • 晋祠故事多

    《晋词志》: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七四(迎敌祠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he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