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清晨6点的闹钟比预想中刺耳,手忙脚乱摸过手机按掉时,根本不想起床啊,但想起今天要主持经典诵读比赛——根本没时间开火,从零食柜里抓了袋面包、塞了盒牛奶,6点30分准时拉门出门,车刚拐上主干道就遇上红灯,眼看绿灯亮了又堵,脑子一热拐进旁边的小巷想抄近道,结果巷子口被施工围挡挡了半截,电动车和行人挤在一起,车进退不得。孩子还好心态情绪比较稳定,一点也不抱怨,反而安慰我,等终于挪到学校门口,校门口只有他一人狂奔而进了,还是迟了。
没敢多停留,立刻往单位赶——从城南到城北的路像被按下了慢放键,直到7点40分才冲进单位大门,踩着高跟鞋往三楼会议室跑,气喘吁吁打开大屏幕,插U盘、调课件、给各年级老师发消息催学生,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戳得飞快。原计划8点开始的比赛,因为个别年级学生迟迟未到,只能推迟到8点15分。
主持完比赛,同事们围过来商量,说下午的抽背环节诗文太少,得再补一些。趁笔试比赛有老师监考,我回办公室,从教材到教辅资料翻了个遍,按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好组,挑出110多篇适合的诗文,刚把文档传到打印机,上课铃就响了——9点30分的课不能误,抓起教案往教室跑,路上还在想“打印到第几页了”。
10点10分下课,没歇口气就带着学生去操场跑大课间,看着孩子们排着队绕圈,这学期的第一次大课间有点不整齐啊,10点40分赶回办公室,继续打印,直到12点整才把最后一张纸收好。看看时间,回家做饭再赶来肯定来不及,去校门口的小吃店,随便买了碗面扒拉几口,又跑回学校剪抽签标签。
下午2点,比赛准时开始,从抽签到背诵再到评分,站在台上维持秩序,嗓子渐渐发哑。4点比赛结束,刚把评分表收齐,又要去上两节课,讲完最后一个知识点,放学铃声就响了。送完路队走出校门时,天已经擦黑,6点的风带着冷意,裹紧外套往家走,脚步沉得像灌了铅。
回到家,原本想干脆不吃饭,可肚子饿得咕咕叫,只好去楼下超市买了点苹果和香蕉垫肚子。喂完猫狗,把脏衣服塞进洗衣机,坐在书桌前写教案,台灯的光落在纸上,一笔一画写清楚教学目标和流程,写完一课时,抬头看表已经8点多了。突然想起领导交代的九至十月份主题活动汇报总结还没写,赶紧打开电脑,从相册里翻出之前拍的活动照片,按时间节点排序,敲键盘的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等把总结发出去,已经10点半了。
“坏了,接孩子要晚了!”猛地站起来,抓起钥匙骑上小三轮往学校冲。到学校门口时,只有孩子一个人站在路灯下,看到我来,他没抱怨,只是小声说“妈妈,我等你好久了”。心里又酸又涩:“对不起,妈妈今天又来晚了。”
回到家,孩子洗漱完,自己也赶紧收拾,躺到床上时,时钟正好指向12点。闭上眼睛,这一天的忙碌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疲惫裹着愧疚涌上来,只盼着明天能稍微松口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