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看晨练群朋友王总的诗作——“初临新疆”
数程绮梦抵新疆,
惊见穹庐漫莽苍。
纵目翠涛连浩宇,
珍珠闪处是牛羊。
首句工于发端,统领全诗,点题正起,起韵平声,突出梦幻般的慢游旅程。第二句承前接上,主打初临。第三句转向寰宇。第四局是关键的点睛之笔,把新疆葡萄、牛羊的特点抓得很准,很吸引人。他作诗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读此诗让我想起了以前在新疆旅游的情景,尤其是“珍珠闪处是牛羊”一句,妙绝。
从8月8日王总的诗作看,意味着我们晨练团一行四人已经从淮安到达了新疆开启旅游的惬意生活。从淮安到乌鲁木齐3500多公里,如果乘飞机五个小时就直达,现代交通为人类节省了很多时间。晨练团的四人却没有选择坐飞机,而是选择全程火车18天慢游新疆,意在追求慢生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大学刚学习意识流创作方法,在散文获得学校征文一等奖的激励下,我用此法创作了第一篇小说,将厚厚的稿子装进牛皮纸信封里,贴上邮票寄到四川的青年作家编辑部。编辑审阅后的回信,又要等上数日才能收到,一来一回等了二十多天。等来的是编辑“文章混乱”的评语,从此扼杀了我创作小说的欲望。如今在电脑上写完文章,只需轻点键盘,文章很快就能发布出来,只有电子把关,不需要编辑审稿。当然传统媒体还要传到编辑邮箱,编辑的回复也很快,无论多远,1秒到达。
最初人们是用刀在竹简上刻字,后来用毛笔在纸上写字,再后来钢笔写字;过去旅行靠走“11号”走路,最多靠骑驴骑马,现在有汽车、火车和飞机。智能手机普及后,你更可以随心所欲,只需一机在手就能完成很多事情。每天晨练群里大量的新疆美景,让我们很饱眼福。按理说现在人类可以更轻松了,我们真的因此轻松了吗?恰恰相反,如今的生活反而更加忙碌,更加焦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绝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视,富裕人家才有收音机。那时候夏天在树底下一群人听收音机广播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大家只是欣赏她的幽默风趣富有激情,并不渴望见到真人。电视普及后,人们能清晰看见名人影像。人们想见名人真人的欲望却强烈起来。我们原本鲜有出游的念头,可一旦在电视或手机上瞥见风景名胜,便萌生去看真景的冲动。人们为追寻“真人真景”,乐此不疲地奔波四方。
古人讲“事缓则圆”,这个缓就是慢一点。我已经明显感到生活的“急促和焦躁”,开始追求“慢生活”。可真能慢下来吗?除非扔掉手机,不看电视,不乘坐现代交通工具。要慢下来,怎么办?心首先要慢下心来,比如看到别人见到名人不羡慕,看到别人出去旅游不效仿,沉浸在古诗词的世界里。
变是常态,不变的东西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比如快乐,这是不变的,你旅游快乐,我写文快乐,都是获得快乐。未来还会有事物能取代手机,但是获得快乐是一直不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