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不再以前单纯。门类繁多的“进校园”活动,冲淡了教育原本的模样。教师不能安心教书,学生不能安静的读书。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完成“进校园”的诸多事务中徘徊。参与调查统计,完成表册上报,出板报,搞宣传,处理太多的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为此,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比如:读书、写作、反思、教育研究等等。
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有人却越来越优秀,有人却越来越堕落消沉,甚至怨声载道。最后,有的人与教育研究的距离越来越远,有的人距离教育研究的距离越来越近,有的人与教育研究零距离。以至于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路上逐步从平凡走向卓越,找寻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之路。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时间管理不科学的问题。
纵观身边的优秀的同行朋友,他们的优秀,多半都是建立在科学的时间管理之上的。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将有限的时间做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选择在恰当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是计划好事情,安排好时间。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我们要妥善设定目标,详细安排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最好的方法是目标清单化。依据一天或是一周的工作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时间进度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著名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他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即:重要而紧急事情,立即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有计划地去做。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尽量不去做。不重要又不急事情,交给他人去做。
其次是要挤时间。挤时间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给自己留足可利用的时间供自己支配。然后是压缩工作以外的无用时间。将应酬、娱乐、消遣、吃饭、休息的时间缩短,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上来。把住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将时间用在“刀刃”上,不浪费时间。
再次是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之外的碎片化时间是非常多的。如:排队吃饭、等车,坐公交,上班路上等零碎时间,我们就可以利用自媒体,将时间进行合理运用。如:听听视频、音频类文章,看看自己喜欢的公众号文章等等。当阅读养成了习惯,一切都成为了自然,这样的时间管理自然就形成了。
合理运用时间,并安排好用于阅读,写作,教学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