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于情绪,我最大的感悟是:看见“容易”,“不成为”很难。就像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痛过,很难理解。
课堂上,有些家长觉得张导对情绪的阐述非常好,但对张导的案例实操感悟不深。觉得语言平平,似乎不够惊天动地。
而我,第146期课程是我的第5次复训。除了第一次忽略了案例实操的重大威力。后面的每次复训几乎都是冲实操去的。恨不得把张导的每句话都记到心里。因为“看见”容易,“不成为”很难,“化解”更需要深刻的修炼。
当一个人在情绪中,要想剥离情绪,站在中立的位置,并快速觉察出情绪背后的正面动机,实在太难了。这是一种能力,需要反复修炼。要练成这种能力,首先要有对自己100%负责的担当,要有快速自我觉察的能力,不逃避不攻击。
二
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只剩下两种方式:要么靠吼,要么靠忍。不威胁不知道如何说话,不说话就咬牙切齿。
开口就是指教:“还不去做作业”;指教不成就打压:“看看你一天到晚做了啥?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这么懂事!”;打压无效就威逼:“还敢顶嘴?还不快去?还不做作业?看来不给你两下子,你不会动罗”。孩子大了,吼不动了,就忍。凡事忍着,由着孩子去,孩子青春叛逆,益发不可控制,进入绝望之地。
人与人之间,表面波澜不惊,实际已百孔千苍;甚至同处一室,却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谁也不认可谁,谁也不理解谁。全是你的错,苦难却要我来受。扮演受害者,一边把责任推给别人,一边享受这种疼,不想走出来。
这样的关系模式,想要做到风轻云淡的化解情绪,实在太难。
三
在那样的氛围中,人不由自主会看到所有的情绪,所有的负能量。
有的妈妈,一提老公,满脸怨气:“别提了,有他跟没他一个样”。“两个人同样上班,我回家是保姆兼护工。老公回家啥都不干,还觉得厨房没搞好,孩子一团糟,一脸嫌弃”。“如果给老公打分,给个60分,有10分是面子分”。“我家的,直接给负分”;而老公却说:“现在的女人太强大了,什么都抓着,要上天哦”。“老婆对孩子要求太多了。我嘛,发言权都没了,懒得管。”
有的父母,一提孩子,全身焦虑:“这孩子,起个床6点开喊,7点还不见影;吃个饭要磨叽一个钟;写个作业不到深夜11点不收工;越喊越不动,越催越不急,不喊不催想都不敢想;才上小学,基本的吃喝睡就搞得鸡飞狗跳。这未来的日子怎么办?聪明的人都那么努力,我家那个智商,再这样下去全完蛋。”
看起来,她们说的都没有错,老公不给力,孩子不走心。于是,她们看见了所有的情绪,自己也变成了情绪的一部分。紧紧的揪着对方的小辫子,分辨着是非,理论着对错,诉说着自己的痛苦和委屈;她们不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己的纠结也同样让别人充满痛苦、愤怒和无奈。
她(她)们看见了痛苦,却成为了痛苦本身;她(她)们看见了愤怒,也成为了愤怒的一部分。
四
了解情绪及情绪的管道流动的原理,明白情绪堵塞后造成的误解、曲解、压抑、宣泄的后果。我们就不难发现,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如果让它流动起来,如果做到看见而不成为。
看见愤怒而不成为愤怒本身,看见不满而不成为怨恨本身,看见仇恨而不成为仇恨本身。如此等等。
觉知,看见,放下,转念,化解。一个家中,只要有一个人能做到,整个家庭的能量就会正常流动起来,所有的怨恨,不满,愤怒,委屈也会随之消散。当然,如果两个人同学习、成长,效果必然更加显著。
《亲密关系》中说,冲突是两个人甚至两个以上的人的事,但化解冲突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做到。自我修炼,自我成长,是一条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如果你还觉得自己一点都没错,自己已经做得非常好,自己根本不需要改变;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一切都是别人不够好,一切都是别人需要改变;如果你还把看到的一切问题归结在别人的错误上;那么,要么你还痛得不够,要么你根本没悟。雪山崩了,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
你自己不悟,就会有更深的伤,更痛的疼来提醒你,陪伴你。直到有一天,你痛到想放弃别人、放弃自己。那时,你才会正真理解张德芬德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言米于深圳201809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