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北京折叠丨201702

读北京折叠丨201702

作者: 鄧小明的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7-02-06 00:34 被阅读0次

今天有幸拜读了2016雨果奖的获奖作品——北京折叠,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这个作者,郝景芳。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科幻小说,我在PDF阅读器上,只有短短二十七页,大概两万个字。篇幅短小,但是内容含量极其丰富,堪称一绝。

文章讲述的是未来的北京,因为人口拥堵及社会的超前发展,已经没有办法容纳消化这么多人口了,于是政府将城市建造成了一个如盒子似得庞大机械系统,分为一二三空间。 第一空间住着占有着社会百夫之八十财富的那百富之十的人,第二空间住着中产阶级,第三空间则是庞大的社会底层人口的居住地,空间狭小,如胶囊一般。

主人公是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一名垃圾回收工,名叫老刀。和其他五千多万名底层群众一样,麻木的工作,麻木的生活,处理着来自第一第二空间运输过来的垃圾。 老刀为了养女糖糖能上一个可以教舞蹈唱歌的幼儿园,铤而走险,接了一档子在第二空间非法向第一空间送信的差事,雇主答应事成给老刀二十万人民币。 那个时代的北京已经出现了褐色的千元及蓝色的万元一张的纸钞,通货膨胀的厉害,连社会最底层的垃圾回收工人,工资都有1W/月。

老刀静待城市开始折叠,艰难的来到第一空间,那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城市。科技发达,街上的行人各个光鲜亮丽,机器人大规模的取代了人类的琐碎工作,他愣住了。

其实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愣住了,这哪里是科幻,这分明是具有超现实主义的一部作品。现在北上广深的房价直逼6W/平米,有钱的资本家及中产阶级大规模的收购房产,生活在社会的最顶层,衣食无忧,就像那些第一空间的人一样。

与此同时,太多太多年轻人埋头奋进一辈子,也买不起北京的一小间厕所。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政府的问题还是所谓市场经济的问题,我只知道其实作者笔下的城市折叠真的正在悄然无声的进行着,发生着,它并不是科幻,社会阶级分化不断加强,越来越多人再也难以跨进第一空间,就算跨进去了,也难有安身之所,这实在是有些残忍。

事情办完后的老刀,拿着钱回到了第三空间,继续着他的生活,继续日复一日的处理着垃圾。不过见识过第一、二空间的他,感受过社会的阶层鸿沟的他,那种强烈的心理失衡而又无力改变的心情,可能将会伴随着他日后的生活......

那句话说的好,北上广的繁荣,本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相关文章

  • 读北京折叠丨201702

    今天有幸拜读了2016雨果奖的获奖作品——北京折叠,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这个作者,郝景芳。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科幻...

  • 随笔丨年入几百万的人,总结起来有几个共同点

    文丨饭范 图丨网络 大学读了好多年,每多读几年就跳一跳,接触到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群体,《北京折叠》原来是真的,越来...

  • 读《北京折叠》

    睡不了也睡不着,再看了一边《北京折叠》。 想起第一次看多数是因为文章的名气,雨果奖嘛,一直自诩爱科幻的我怎能不拿来...

  • 读北京折叠

    看完这本书,觉得北京,不只是北京,其实是目前现实社会的反映,老刀,一个为了生活勤勤恳恳,老实,一辈子都在为生活打拼...

  • 读《北京折叠》

    郝景芳结合了多年北京生活的经验,描述了科幻类的分为三层空间的北京,“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

  • 读《北京折叠》

    机器人横行的年代,如果底层人连被剥削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靠着就实际意义来说可有可无的工作来保全自己也保全社会的稳定,...

  • 读《北京折叠》

    《北京折叠》用科幻的形式讲了北京社会的三个阶层。 老刀所处的底层,秦天所处的中产阶层,依言所处的富人阶层。 这就是...

  • 读《北京折叠》

    不是一个赶潮流的人,一旦热起来的书,都会放凉一段时间之后,想看才去看。这次貌似有点不同,雨果奖获奖作品,知乎上不小...

  • 读《北京折叠》

    读《北京折叠》这一小说的原因不是该篇小说于2016年问鼎第七十四届雨果奖,也不是它继《三体》后,中国作家第二次...

  • 读《北京折叠》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今年的雨果奖,该奖分量之重,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继刘慈欣之后,又一位中国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北京折叠丨2017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ry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