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成甲老师和颜敏老师的直播分享:《如何培养复利思维》,感觉很好,特别写一个复盘,记录印象深刻的几个点:
1、复利是反常识、反人性的
因为我自己是属于慢慢来,比较快那种人,所以刚开始听成甲老师说复利是反常识的,我还有点不理解。后来成甲老师举了荷叶生长的例子我明白了,假设每天荷叶数量增长一倍,第30天铺满整个荷塘,第27天只有1/8,第28天是1/4,第29天是1/2,第30天才全部铺满。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耐心的,能够接受平均增长的人都不算太多。
这里的核心原因:复利本身属于指数级增长,过了临界点才肉眼可见的变快;但是人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习惯了线性思维,今天打猎有肉吃,期许明天大概率也会有肉吃。这里人需要用理智告诉自己,复利的反馈不是不到,而是时候未到!
2、复利的核心要素
一件事情如果产生复利,至少具备以下2个要素:
①人的主观意愿度
这件事情做得越久,自己越愿意做
②长时间可持续
这件事情是随着时间可累积,且获得的收益是不断增加的
我觉得第二点比第一点更为重要,因为如果选择复利的方向走偏了,可能会越走越远。
成甲老师举了AI的例子,现在时下AI大火,但是如果你选择了AI提示词工程师这个职业,那么就不是时间的朋友。因为随着AI进化的越来越聪明,AI对于提示词的依赖会越来越弱化!
3、短期博弈 VS 长期主义
还以刚才的提示词工程师为例,或者说早先互联网时代的搜索引擎优化为例,在那个时间点就是当下的热点,是可以赚到快钱的,这件事也是可以做的。关键点是通过做短期的事情,积累长期的能力和资源,再把这部分能力和资源投入到长期有复利的事情和项目中,这样就可以完美的闭环了!
换一个说法:人为了现实的压力,可以选择局部最优解,但是不妨碍他后续再选择全局最优解!
4、悦己 VS 悦人
成甲老师是做咨询起家,最早也是服从于商业社会的规律,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做的不开心。而在近距离接触了芒格、李录等老师的思想和真人后,把复利从投资领域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搭建持续有复利的系统,选择要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这几年做社群的过程中,选择不对用户承诺,不以用户为第一位。而是先选择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找到同频的伙伴,顺带让大家开心。但是这个过程可能并不一帆风顺,万物社群从2000人减少为200人。
我理解成甲老师这个过程,是选择了先悦己,再悦人,选择了对自己诚实!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内在无阻力,轻松可持续,没有任何内耗!因为最坏情况,就是自己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虽然在开始人数锐减,从商业角度可能是负反馈,但是留下来的用户全都是真爱!而且形成了稳固的场域后,可以再慢慢吸引同频的人,这样复利的飞轮效应就可以慢慢展现威力!
哈哈,我就是这样被吸引来的。而且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先把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处理好(对自己诚实,不刻意迎合他人),再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样也符合心理学上的优先级,一点都不会内耗!按照成甲老师的说法,现在感觉就像 回到了小时候6-7岁的样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和谁玩就和谁玩!
好令人羡慕!
5、关于复利日知录的探索
我是刚刚加入社群的新人,还处在默默观察的潜水过程中。我是从启昌社群那边团购进入的复利日知录第二季的社群,当时我就是蛮好奇,成甲老师是如何做社群的?尤其是成甲老师不承诺交付的反向筛选,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客观的讲,这也是一种筛选,进来的伙伴大概率都没有特别强烈的短期功利目的,更加喜欢长期主义和延时反馈,这样一群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我一直有个困惑,想全面了解一下万物都包含哪些社群,但不知道找谁去问比较合适?经过阅读2024年最后一期的《复利日知录》合集和这几天在社群观察,我模模糊糊感觉成甲老师周围似乎有两圈人(完全是个人感觉,没有找任何人求证过,说错了请见谅)
第一圈是成甲老师团队成员,有王佼、有明川,似乎还有牛牛,颜敏老师应该也是,但应该不是全职,因为颜敏老师还在创业;第二圈是群内活跃成员,尤其是以夏氏集团为首,如夏夏、夏彼得、夏江、夏光辉老师等,后续似乎又发展出春夏秋冬,还有参与复利故事会的嘉宾,应该也是社群的中坚力量,如向欢、杨杉老师等,因为我只听了两期故事会,暂时只知道这么多,后续等我听完第一期的复利故事会,预计我应该能够认识更多人。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