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特币分叉闹的沸沸扬扬,昨晚还在一个微信群里看两位矿场主互相对骂,大家忙着表态站队,似乎对即将到来的的隔离见证升级都不那么关心了。昨晚看了几位圈内朋友的文章,理了一下思路,对所谓“IFO(Initial Fork Offering,又有大佬调侃为Infinite Fucking Offering)”有了新的想法。
原本我对已经分叉或即将分叉的BCH、BTG、BTD、BTX、SBTC...背后的主导团队都有腹诽,但理性上一直认为,对自由货币来说,社群合并或分裂只要出于自由选择,就无所谓谴责与否。
然后我换了一个思路,如果不带偏见,单纯对新出现的IFO这种模式做推演,后面会发生什么呢?现在的ICO都是先基于以太坊发行募资代币,筹集资金后做项目研发,然后上线各自的公链、发行真正代币。这种模式在运行了两年后大家已经习以为常,有没有被颠覆的可能性呢?
从BTG开始,比特币上硬分叉一条新链,而且项目组预挖一定数量的新币作为社群运行储备资金,这种模式实际上已经可以看作是变相的ICO,只不过不是基于以太坊平台,而是基于比特币平台。如果不考虑项目组募集资金之后要拿去做什么,只看模式的话,逻辑上走得通。
比特币社群对IFO普遍反感的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于,IFO这种模式是基于比特币主链的硬分叉,分流了比特币社群价值,某种程度上算是给比特币做了货币增发,IFO募集的资金不是凭空生出来的,而是从比特币中“抢”来的。换句话说,IFO提前预挖的那部分资金是从所有比特币持有者手中“偷”来的。
抛开这个原因,我们来对比一下以太坊。ETH每年也在增发,类似于法币的“温和通胀”,底层逻辑是一样的,货币的持续增发会稀释持币人手中货币增长的价值。而以太坊市值的增长和ETH单价的增长依赖于整个ICO生态的繁荣。
最后说一下我的新想法,如果一种分叉币为比特币社群做出贡献(技术进步或共识推广),扩张了比特币的价值疆界,那我就支持它背后的团队,如果分叉只是为了骗钱,那我就谴责这个团队。不过,这也只能通过他们的行为来验证了,目前不妨先拭目以待吧。
关于开源系统的分叉,给大家看一张图,这是Linux的分叉图,请体会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