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你最终还是活成了徐志摩喜欢的样子。
陆小曼
年少时,她曾是多少才子渴望的佳人。
她像一个高傲孤美的公主一般,受着众人追捧。
她精通书画,长相清秀,浑身散发着迷人的气质,那些追求她的,有学富五车的才子,有处事圆滑的商人,有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可陆小曼连正眼都不瞧他们一眼。
陆小曼当时已成闻名的交际花,在交际场上她游刃有余,她享受着万人簇拥的感觉,热烈又高傲。
懵懂中已为人妻
后来,去陆家提亲的人数不胜数。王庚长得挺拔而俊朗,年少有为,关键在陆父的眼里,两家是门当户对的。他的出现,使两家的婚事已落定。
尚年少的陆小曼就在懵懵懂懂中同王庚成为结发夫妻。
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美好。陆小曼渴望的是浪漫而又温馨的一个家,而比她年长七岁的王庚忙于工作,能顾及家庭的时间少之又少,就算回到家,也直奔书房,这使得生性渴望关注和关怀的陆小曼极为不满。
王庚是喜欢陆小曼的,对她百般呵护和疼爱,但并不像爱情,更像哥哥对于妹妹的照顾。
陆小曼开始和其他的太太打麻将,过上灯红酒绿的生活,时常玩到半夜,等到日上三竿时才醒来。王庚不满小曼的行为,但也知道自己对她关怀不够,也对她较为放纵。
两个人的婚姻就这样持续着。
初遇时,我知道了什么叫怦然心动
徐志摩回国后,见到了好友王庚,也见到了陆小曼。
徐志摩和陆小曼聊天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他们聊文学,聊画,聊梦想…徐志摩逐渐触碰到了陆小曼等待抚摸的灵魂。
王庚出差时,徐志摩便来陪着陆小曼,她画画时,他为她写诗。
他爱上了陆小曼,两个人在日暮中散步时,细腻的交谈中,在看彼此的神情中,他们感觉到了,已经爱上了彼此。
陆小曼沉醉于徐志摩的浪漫洒脱无法自拔,他可以看到她放纵的行为中那颗孤独的心,并愿意去抚摸那颗心。
后来两个人克服了各种困难。徐志摩同原配妻子张幼仪离婚,陆小曼同王庚离婚,过程是艰难的。但经历这些,他们可以拥抱彼此了,正所谓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彼此伤害,却没机会说再见
婚后的生活并不顺利,徐志摩的父母都不喜欢陆小曼,不只是因为她曾是有夫之妇,更因为婚后的陆小曼,不像传统的儿媳一样伺候公婆。她时常起床很晚,更不要说早起伺候公婆。
自徐志摩娶了陆小曼,徐父便断了对徐志摩的资金支持。徐志摩同时接下了三所大学的课,又做着额外的兼职,只为家庭奔波。而此时的陆小曼,吸食大烟,流连于服饰鞋子,高档的西式餐厅…挥霍着徐志摩辛苦赚来的钱。
徐志摩也曾苦苦劝说,甚至恳求陆小曼,稍作改变。当徐志摩出国时,处处念着陆小曼,为她挑选她喜欢的东西,日日给她写信,苦口婆心劝说陆小曼,去重拾丢掉的作画,以及对于生活的热情。但是陆小曼甚至将这些信都未曾拆开就放在一旁。
这是陆小曼做错的。
但徐志摩也伤害了陆小曼。
徐志摩一直深深爱着林徽因,但理性的林徽因却明白,徐志摩会是一个好的情人,但他不会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总是热烈,总是有着活力,去发现更美的东西。
正如张爱玲所说,“每一个男人生命至少有两个女人,至少两个,红玫瑰和白玫瑰。”徐志摩娶了热烈的红玫瑰,陆小曼,她便成了墙上的一点蚊子血,而他未曾得到的林徽因,却仍旧是他心头的窗前明月光。
他心心念念着林徽因,临终的飞机失事,也是因为林徽因。
他使陆小曼难过的。
他却离开了。
我努力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徐志摩走后,陆小曼恍惚了。她处在悲痛里,她曾享受着徐志摩的爱,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她甚至不曾在意他为她写的信。
现在,她整理着徐志摩生前的东西,觉得如此珍贵。
后来的陆小曼变了,她调整自己,决心学习作画,圆了徐志摩的心愿。
她这样做,怀着对徐志摩的思念,怀着丧夫的痛苦,怀着对于徐志摩的愧疚。
而这些复杂的情感,只有她一人知道。
她后来戒掉了大烟,在绘画领域有所成就,她终于成为了徐志摩想要她成为的样子。
她年少时毫不犹豫地爱了,爱到骨子里。
但她去世前唯一所愿是能和徐志摩葬在一起,未能遂愿。
她死后,又一次的同徐志摩隔山海
这山海,未能平。
最终还是爱情悲剧,最终还是曲终人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