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小朋友的冲突时,通常得判断情境,不能一听到哭声,就认为是哪个小朋友在惹事,调皮,他或许是好心的提醒,动作比较用力,而被提醒的小朋友比较娇气时,她用哭声来引人注意时,通常想更多关注和疼爱,这样也会遮蔽我们的视线,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这个哭泣的小孩,一下子也失去了了解原委判断了。这样后面的处理方式也可能错伤另一位小朋友,导致让另一个小朋友受到影响,下次他在是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会有迟疑,会想到这次的事情,打击了积极性。育儿之路真的是哪一步都不能差错啊。
现在回想后,我可以在了解情况,和这个小朋友说:老师知道你刚才想帮她把脚缩回去是吗,就是在帮她的过程力气稍微重了点,她觉得比较疼,就一下哭了。你不是故意的,你是想帮助她,也让她别受伤害,老师知道你是好心的。敲打着字想到《非暴力沟通》,他也是开始是用平静的讲述对方心理的想法,而不急着要求对方说要道歉,给出行为的表示。我今天在处理时,首先没有了解清楚来龙去脉,就让对方去道歉,他肯定不乐意,小朋友也知道做的行为是否
正确,只是在这个过程里,他也需要我们去引导,将帮助别人的事做的更自然,为自己她人着想。
对于今天小朋友,扭着头,脸完全摆在一边,是想说,你不懂我,我刚才想帮她的
,而不是故意去弄,没有了解对方的感受,说太多道理,道歉,也是很苍白的。
当时我还以为小朋友的这个动作表现是,他自尊心强,有家长在这里,他不想当着他们的面“低头”,让人看到他的笑话。过后,我为没能理解到小朋友的感受而抱歉,下午和小朋友说,今天你和我闹别扭咯,他马上给我一个拥抱,哇,那一瞬间觉得太美好温暖了。谢谢小朋友的大度和童心,让我看到“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的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