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用法,按照组方原则,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
方剂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在临证运用成方时,我们应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年龄长幼,四时气候,地土差异以及病情变化而灵活运用。只有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具体运用中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试其方而不泥其药。
01
方剂的组成
君臣佐使配伍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其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物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物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02
药味的增减
药味增减的变化方剂由药物组成,药物是决定方剂功效的主要因素。当方剂中的药物增加或减少时,必然要使方剂组成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 ,并由此导致方剂功效的改变。 这种变化主要用于临床选用成方,其目的是使之更加适合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必须指出,在此所指的药味增减的变化,是指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即我们常说的“随证加减”。
03
柴胡舒肝散
1、组成:柴胡、陈皮、川芎、芍药、枳壳、香附、炙甘草。
2、用法:水煎服,食前服。
3、功用:疏肝行气,行气止痛。
4、主治: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寒热往来,两胁肋疼痛,胸闷,常常叹息,情志抑郁不乐,或急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5、 方解:
① 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
② 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
③ 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
④ 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
⑤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痛止而寒热亦除。
6、加减应用:若胁肋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口渴舌红、脉象弦数者,加山栀、川楝子、黄芩等以清热泻火。
7、使用注意:
本方中的药物芳香温燥,容易消耗人体的气阴,不宜久服。若胁痛伴有口干,舌红苔少等肝阴不足者、应配伍养血滋阴的药物。
8、 正式方歌: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