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美食专栏写一篇文章叫“好吃的”,只能说明这个作者是个吃货而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世界上很多美食都是“好吃的”,这个一个评价极其笼统和中庸,甚至可以同一个标题下写无数的美食。
例如在这个下午茶的餐厅,就有很多好吃的。因而这几乎成为了这座写字楼各公司职员每天必然报到的集中营。上一次本少爷在这里就见到一幕粉红少女、34D丽人和高管少妇之间微妙关系。
对的,就是那个前两天提及的那个深V的34D丽人。现在坐在十点钟方向那个。显然,八哥也留意到本少爷在注视着的目标,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少爷的眼光不错哦。听说,她很好吃。”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一个“好吃”可以有多种解释。例如可以解释作“很喜欢吃东西”。
也例如前文的意义,可以是很好味道的意思、难吃的反义词。当然,好不好吃只是一种个人判断例如,本少爷觉得广东最好吃的腊肠是“金桑叶”,近十年来最难吃的西餐是火车东站旁边那酒店的顶楼意大利餐厅,这些都是纯粹个人的观感。
“好吃”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很容易吃得到”。而此时吃这个动词,又往往是用在男女之间。
“嗯,‘我要吃你’,多么浪漫的一个词……”八哥一脸坏笑。
本少爷搅着咖啡,淡然地问,“你怎么知道她很好吃?”
“你别误会哦,我可没插你的队哦。我是听他们公司那个Jacky说的。”
“哦?莫非Jacky?”
“他倒想得美,只是他自己没那个胆量,他们公司也是杜绝办公室恋情的。只是听说34D已经单身很久了,但又不像很孤独的样子,还常常有人看到有不同的男生来接她去饭局。甚至有人看到过她跟男生单独去泡酒吧。”
其实不用问也可以猜得到,问题的结果一定是这样的。红颜招人妒,特别是单身的。男人妒忌那些和她一起的男性,女人妒忌她能招揽那些男性。无论她是否“公共汽车”,都必然会被人认为本该如此。这跟“好吃”“难吃”一样,纯粹是个人观感的先入为主。
本少爷之前去参加职场拓展小游戏,主持人将12张字条发给大家,让大家去描述字条上的事物,必须说实话。而12张里面有2张是和其他人不同的内容,任务就是找出或者不被人找出这两张字条。
当字条到手的时候,必然是不知道别人手里是什么内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就与众不同。所以一开始的描述都是模棱两可的。本少爷一看字条上写着的“葫芦娃”,就说了一句——“那是一个和数字7有关的故事”。大家说了一轮后,都隐约猜到大家手里拿的应该都是“葫芦娃”。
这个时候,一个大叔就喊了,“那个说数字7有关的人是不一样的。”主持人过来一看,证明不是。“那不可能,那他怎么说跟数字7有关,要不是说谎,要不是作弊。”纷扰了一段时间,主持人只好问大叔为什么这样认为,大叔翻开自己的牌,上面是写着“七个小矮人”。
原来大叔自己拿着“七个小矮人”,一听人说到跟数字7有关,自然也就想到那个人也是拿着“七个小矮人”。到后来发现大家都是拿着葫芦娃,所以就推断出另外那个人就是与众不同的。
问题是,为什么“葫芦娃”不能跟数字7有关系呢?葫芦娃本身就是七兄弟啊。而且一开始时要说一些含糊的描述,难道还真拿“七个小矮人”就说跟七有关系了?显然,这也是一个个人观感先入为主的盲区。
男女之间这种个人观感先入为主的情况多不胜数,有时候甚至莫名其妙。正如210公斤的美国励志姐也可以让你重新相信爱情一样,或者在她男友的眼中,她是名符其实的“好吃”呢。
说起先入为主。
早两天,北京地铁上一位妈妈给生病的BB哺乳的照片,在微博上引起热烈争议。拍照发微博的作者,早期被网友抨击时,曾经一度落下颇为叫嚣的反驳,甚至事件中的妈妈家人联系到作者希望得到道歉时,据说那作者还骂回去“外地X”。
直至事件闹大越来越大,作者无奈删帖,留下一句不甘心的话,“怪我咯”。这句话又再激发起网友的义愤填膺,继续炸版。作者只好再发一篇正式道歉。
这个所谓作者,偷拍私隐,自认为站在一个道德高度,对一个她看不起的外地人,不顾后果地公开点评,归根究底,无非就认为对方“好吃”——好容易就吃定了。
这就是这个作者的先入为主。她只是没有想到,自己居高临下的帝都子民身份,居然在这件争论中没有给到她决定性的赢面。
我们终究发觉,你越是习惯了吃定了别人的姿态,总有一次,就吃不消了。
正在想得入神,34D丽人埋单离场。站起来的时候朝我们这个方向望了一眼,微笑着点了一下头。
本少爷和八哥顿时愕然,心怀鬼胎地对望了一眼。……嗯,一见钟情也是个人观感先入为主的状况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