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外甥回来了,说起暑假跑了一个月滴滴挣了208元。我模仿记者对他来了个采访
问:你咋想去跑滴滴了?
答:其实,这个决定是由几个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一开始我并没有专门想着跑滴滴,只是想着假期做个兼职。不管是送外卖还是跑滴滴,我都想先尝试一下,了解一下这些工作的行情。于是,我打开了滴滴的APP,发现里面有一个招募司机的功能,还有租车服务。我就随手点进去看了看,想着既然是做兼职,那就先从滴滴开始了解吧。毕竟它既能租车,又有自己的平台。
后来,滴滴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去来广营地铁站的司机中心看看。我一想,去看看也不费事儿,正好是假期第一天,就过去了。在这之前,我还在朋友圈看到有人也在租车,正好来广营这边也有租车服务。我就做了个价格对比,发现来广营地铁站的滴滴司机中心租车价格挺便宜的,也不算太贵。于是,我决定租一个月,觉得这样既能满足我的需求,又能体验一下。
而且,他们还能帮我注册滴滴司机,整个流程都很简便。我一想,反正干啥不是干,就先试试吧。再说,租个车还有几个好处:
第一,车里不用吹风日晒,能防晒,工作环境相对舒适。第二,我还是单身,有辆车的话,说不定还能出去约个会。第三,我也可以借这个机会练练车技,熟悉一下北京的路况。
所以,综合这些因素,我就决定了。当时租车的费用是6000块钱一个月,押金5000块钱。我当天就定了,直接把车开回家了。帮我修改一下,去掉啰嗦的句子,使表达更条理层次清晰
问:你起初是怎么核算预期收入的?
答:当时租车时,我问业务员一天大概能赚多少,他说一天五六百没问题。我一算,按五百来计,一个月不就一万五了吗?扣除六千的租车成本,还能剩九千。心里一想:这活儿行啊,稳赚不赔——就这么果断入了坑。
再说领车那天,是下午六点左右。我一两年没摸过车了,刚上手真有点陌生。那辆车换挡还是按钮式的,跟我以前开的不一样,当时心里特别没底。最后我请工作人员帮我把车先开到路上,自己再战战兢兢开回家。不过有车的感觉确实爽,仿佛迈入了新阶段,满心都是新鲜感和期待,觉得这个月肯定会风生水起、有意思得很。
到家七八点,我约了同事阳仔、刘兄来吃饭,还特意带他们看了车。阳仔开玩笑说:“这车副驾将来坐个相亲对象,配上音乐,挺美啊。”我也乐得配合。可惜当时车技太生,吃完饭都没敢送他们回家,现在想想还挺遗憾。
真正接第一单是第二天。从家出发,抢到一个酒店附近的单,拉了四个年轻人。一路上我内心戏特别多:该不该微笑?要不要聊天?太阳镜是不是该摘?后来一想,我自己坐车也不爱说话,干脆保持安静吧。
全程确实零交流。我只确认了手机尾号,他们上车、下车,整整二十分钟,一句话也没有。目的地是航天二院。就这样,我的滴滴“创业”拉开了序幕。
问:开滴滴最开心的是什么?
答:说实话,最开心的当然还是和挣钱有关的时刻。
印象特别深的是个下雨天,平台推出了活动。我从早上7点出车,跑到下午3点,短短8个小时就挣了500块!那天单子一个接一个,车基本没停。算一算,下午三点之后我还能休息九个小时,又轻松、收入又高,当时真的觉得这活儿能干,心里特别高兴。
还有一次也挺有意思。一位乘客从地铁站出来,要去附近的商场,其实也就七八百米,但她不想走路。我载上她,两三分钟就到了,轻轻松松赚了12块钱。像这样距离短、金额不错的单子,尤其是一些年轻姑娘因为怕晒或者省事而打车,接起来真的简单又开心。
不过,做这行也有难受的时候。我最沮丧的一次,是不小心撞了别人的车。那天下雨,平台又有冲单奖励,我赶着在五点前跑完规定单数,心里特别急。当时车上还载着一位从法院上车的女孩,要去四公里外的地方。雨太大了,后视镜模糊不清,我在并线时没判断好,和另一辆车擦上了。
对方是个老司机,可能看出我要变道,没减速,直接撞了上来。我当时就慌了,赶紧请乘客先走,然后联系租车公司。后来交警判我全责,因为我是并线车。对方要求去4S店修,报价3450元,我觉得太高,怀疑有水分,坚持换了一家店,最后修车花了2550,省下900块。但这件事还是让我非常受挫。
本来那天我热情满满想多赚点,结果一出事,钱没挣到,反而赔钱又费时间,心情彻底垮了。之后几天我都提不起劲接单,每天就挣两三百,周末干脆休息了两天,一点动力都没了。
其实我也明白,不管创业还是尝试新东西,刚开始难免摔几个跟头。虽然这次经历让我挺低落的,但也算是用教训换成长吧。
问:你想过放弃吗?
答:开始,所有事情都充满热情和干劲。但挫折之后,我意识到自己恢复状态的速度其实很慢。道理我都明白,知道人生难免经历这些,可心态上还是难免心灰意冷,之前的冲劲也消减了许多。
后来能重新振作,动力来源非常现实——那6000块的租车成本还没赚回来。时间所剩不多,如果我还不拼命干活,这个月不就白干了吗?辛苦整整一个月,不但没收入,反而还亏钱,我实在没法接受这种结果。
于是我只能逼自己坚持,告诉自己必须把该挣的挣回来。后面几天我几乎拉满工作时间,每天跑六百到七百块,强度大到两三天就瘦了四斤。
我越来越清楚:出力可以,但亏钱不行 啊。那种滋味太难受了——也许这就是我的性格吧。
问:最后收获多少?
答:这个月终于跑完了,心情挺复杂的。整体来说,可能消极更多一点——总觉得像是白忙活了一场。
我来汇报一下最终的经济账:
租车:6000元
违章:9个罚单,约1200元
撞车赔偿:2550元(对方车损)
自己车损:600元
停车费:134元
电费:1000元
总成本:11384元
而这个月跑滴滴的总收入是:11593元。
最后净赚:208元。
忙活整整一个月,只挣了208块。你说这算收获吗?物质上几乎毫无所得,也只能在精神和认知上给自己找点意义了。这段经历确实让我对生活多了一些体会,但钱,是真难挣啊!
问:明年暑假还开滴滴吗?
答: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如果当成一份正经八百的全职工作,尤其还要租车来跑,坦白讲靠这个赚钱不太现实。但假如你本身有车,闲暇时开一开,倒有点像“饭后散步”或者周末消遣,既能补贴点油费,也挺有意思。所以等我以后买了车,我应该会注册成滴滴司机,利用空闲时间跑一跑。
对于那些也想尝试开滴滴的朋友,我的建议是:值得一试。这份职业像一个城市的窗口,让你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虽然未必每次都有对话,但你能够默默观察他们的状态、去向、衣着甚至电话里的片段……这些都是理解真实世界的珍贵碎片。
尤其像我这样从学校直接进了体制、缺乏社会经验的人,开滴滴让我更直接地触摸到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打破了我很多原有的想象,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
说到底,开滴滴重点不在挣钱,而在于它拓宽了你看待人生的视角。
谢谢采访,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再见!
后记:听了外甥的讲述,我心疼极了。“辛苦了!”
一个月的风雨兼程,其中的疲惫、期待、失落与坚持,外人很难真正体会。
我想说,你用一次勇敢的“社会实践”,给读到这篇文章的大中小学生,上了一堂远比书本更生动的课:
关于“体面”,关于“理想与现实”,关于“失败”的深刻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