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翻开常生龙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这是第二遍阅读,总结一下自序部分。
这部分讲述教师读书却用不上的三个原因:一是读书态度上没有兴趣;二是读书方法上一知半解;三是学以致用上,找不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
作者认为,教师读书有两个目的:一是遇到难题,通过读书来寻找方法。所以应该寻找与自己的难题相关的书,而不是泛泛地阅读教育理论著作。二是希望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素养。读书的面要广,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理解世界原本的面貌和结构。
接下来,作者说读书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不要太功利,不要急于求成”。他自己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并写读后感,已经坚持十五年。“在开始的几年中,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遇到一本喜欢的书就拿起来读,没有什么章法。读了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发现不同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绝活,会策划各具特点的书系,在编辑力量上聚焦,在挖掘作者上着力,在出版质量上精益求精,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长。于是,慢慢地,我的阅读开始有了专题,找寻相关书籍的方向逐渐明晰,在选择优秀图书方面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坚持不懈地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
序言给我的收获是:一是阅读要有专题性,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围绕某个兴趣读下去,挖掘深度,提升专业能力。二是阅读要有广度,要长期阅读。“一个人不可能仅仅读了几本书就能够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不能为了急于达到什么目的而去读书,只需要静心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