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
宠辱若惊:学习《道德经》心得(14)

宠辱若惊:学习《道德经》心得(14)

作者: 若冰_68765 | 来源:发表于2021-07-18 20:41 被阅读0次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三章  )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词叫做“宠辱不惊”,用来说明一个人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得失置之度外。

而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其实仔细理解,老子是从更深层次上阐述怎么做到“宠辱不惊”,进而达到“无我无身”。

下面就结合原文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直译

受宠辱都吃惊,重视灾祸如自己身体。

什么是宠辱若惊?受宠是卑下的,得宠惊喜,失宠惊恐,就是宠辱若惊。

什么叫重视灾祸如自己身体?我所以有大患,因为有我身。如果无我身,还会有什么灾祸?

所以,像重视身体一样去服务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寄托于他;只有像爱护生命一样去爱护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于他。

理解和感悟:

老子在这一章里主要阐述了“贵身”,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以“贵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

就是要达到“无我无身”的境界,这才是大道。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

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放下患得患失之心

人之所以有不良情绪,主要原因是来自对得失的过于重视。

人们为什么宠辱若惊呢?这就是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的。

比如工作做出了成就了,受到了领导的表扬,晋升职称了,孩子学习在班级第一了等等,这些让你感觉到的“惊”就是为“宠”;反之,你被领导批评了,你的论文没有被评上优秀了,涨工资你没有别人涨的的多了等等,这些让你“丢面子”的事就是所谓的“辱”。

之所以“宠辱若惊”,就是你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时候,着急上火,挖空心思的想去得到,这时候你的心理是焦急的;一旦你得了想要的东西,你又会担心失去,这次得到了,你会想,哎呀,可别失去呀,我下次还能不能得到呀,这时你的心理是烦躁的。

你总是在焦虑和烦躁的心态下生活,能不损害你的心灵和精神吗?

所以只有放下患得患失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俗话说:一盆的水,可以撑只纸船;一河的水可以撑小舟;一海的水可以载万物。我们要心胸宽阔一些,不要因为别人一句批评的话而改变自己的心情。也不要因为得到了什么就得意忘形。

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当属范仲淹范公。

他在《岳阳楼记》里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

我们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就是进入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

然而,现在有些人一提到“以天下为己任”就感到不可思议,认为大公无私的人是“傻子”,并且认为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

他们整天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已有不如意就感觉是社会对不起他,整天怨天尤人,发泄不满情绪,这就是把自己的得失看的过于重了。

所以要放下患得患失之心,一起顺其自然。

“贵身”与“无身”

老子说:“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我们之所以把大患看到比身体重要,是因为我们有身体,如果我们没有身体,那我们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读到这里我们觉得似乎很矛盾,老子是不是让我们不要身体呢?其实不然,人是不可能没有身体的,没有身体就不能称之为人了,老子的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必须有自己的身体,但是可以把身体变成无限大或无限小,这才是“道”的根本。

说白了就是,我们不是说不重视身体,不是说把身体看做可有可无的“臭皮囊”,而是不要因个人的私心而变得过度贪恋身体。比如说养生,我们养生而不要贪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忘掉自己的身体,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身体。

说到莫要贪恋自己的身体,想起了《庄子知北游》中的故事,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所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 得而有邪?”。

这段话的主旨是说,整个身体根本就不属于你,它只不过天地给你的一个形体,委托你来管理它,你对自己的身体只有这几十年的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实例,有的人一天天的担心自己身体会有病,身体已有点风吹草低就吓的寝食不安,总在这样的心态下生活,反而会使身体出现问题。反之,如果有个积极是心态,一切顺其自然,往往身体更健康。

也就是“贵身”最好的办法是“无身”。

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

其实是一个辩证法关系,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的人,得到的回报会更丰厚,那就是社会会把权力和地位交给他;有了权力和地位,他可以更大范围的造福人民,社会会把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交给他;有了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他又可以为人民做出更多更多的事。

总之,我们要做到宠辱不惊,最好的办法是在心理上消除荣辱的观念,以一种“无我”的态去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接近于“道”。

相关文章

  • 宠辱若惊:学习《道德经》心得(14)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三章 )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词叫做“宠辱不惊”,用来说明一个人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3、14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3、14章 文:Recycler 32/232.4053 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

  • 超越

    学习《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

  •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十三章全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

  • 宠辱若惊

    《道德经》十三章 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觉悟《道德经》,宠辱不惊、顺应大道】

    【觉悟《道德经》,宠辱不惊、顺应大道】 《道德经》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

  • 共学《道德经》第13天

    共学《道德经》第13天2022年2月28日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

  • 百字瞻瞻3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读经悟道13)

    【道德经】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

  • 《道德经》——我读懂了神存在的状态

    《道德经》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宠辱若惊:学习《道德经》心得(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bb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