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道德经(12)

12.道德经第十三景点——无患之门
第十三章 超越名利得失 堪能担大任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
辱为下,
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以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妙解》P30)

13.0【布局谋篇】
本章述患得患失在于身见,无我无私堪当大任。
可分四段。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为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主旨;
“何谓宠辱若惊”至“失之若惊”为第二段,开解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至“吾有何患”为第三段,谓宠辱若惊因身见。
余下为第四段,谓无我无私无身见,堪担天下之大任。

13.1【宠辱偕忘】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得意;辱,失意;若惊之若,如,好像;贵,重要的、主要的;患,弊病;若身之若,代词,这个;身,身见,自我意识。一般人受到恩宠、提拔或贬斥、侮辱,都好似受到大的刺激,主要因为有此自我意识、有此身见。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宠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什么叫宠辱若惊?
蒙恩宠、受奖励、得重用,就像打了鸡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被贬斥、遭屈辱、遇打压,则像孤儿遇上破舟,破舟又逢台风,“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13.2【无我无患】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何谓贵大患若身?
我会有患得患失、提心吊胆这个毛病的关键原因,是我有强烈的身见、自我保护意识,很在乎名利得失。到没有身见、自我意识、自私自利之心时,还有什么值得我患得患失的呢?绝不会再为蝇头小利、名声、升贬等芝麻小事,而或喜或悲了。像范文正公一般来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放飞内心,做生命的主人。

13.3【狗子系柱】
古印度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释迦摩尼把患得患失、做境界的奴隶,比作“狗子系柱”,甚是形象。
人啊好比一条小狗,本来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自由奔走,但某日身上忽然有了根链子——身见、小我意识出现了。有根链子背在身上玩玩也无所谓,问题出在见了柱子(境界,好的坏的)就去缠,没有柱子造根柱子也要缠,好的就想要、不好的拼命逃,把自己快要缠死还在缠。
一朝清醒,原来链子不再、柱子乌有,幻梦而已。

13.4【寄托天下】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若,同乃;寄、托,担当。一个真正破除身见、破除自我意识之人,他会做自己“命运的舵手、生命的主人”,全身心为天下人谋利益,是慈悲大爱之人、世间可贵之人,可以将国家天下大任交给他。
一个真正无我无私之人,就能像范文正公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能如老子所说“受国之垢,堪为社稷主;受国不祥,堪为天下王”(第七十八章),能承受国家的屈辱而不倒、承受国家的苦难祸患而不屈,就能承担国家天下之大任。古有周文王、周公、范仲淹,今有毛泽东、周恩来,外有曼德拉,就是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