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说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天我拎着一袋东西,沿着长满青苔的石阶,爬到半山腰的一座破旧的屋子。把东西拿给房子的主人,结果被栓起来的狗吠了半路,不止是一条,是三条。
一条狗栓在房子右边的茶亭边上,一条狗在房子左边厨房边上,一条狗在房子里面。
我经过房子前面打量着这座房子,这房子比前几年来的时候又破旧了些。房子周围一圈都用竹子横着围了起来,茶亭地上都是落叶。无人打理,边上栓的狗看到我徘徊在房子周围,突然吠了起来,引发了另外两条狗也跟着吠了起来。吓得我一激灵。
其实不是我不想走,只是没有完成丈夫给我的任务,丈夫嘱咐我把一袋东西送给屋里的主人。我观察了一下,最靠竹子篱笆有张桌子,我跨过小水沟,把手里的一袋东西放到桌子上,就沿着山路往上走了。
屋里的主人,我最后一次见面是相隔十年了。他是位修行人。那年刚来这座城市不久,和丈夫爬南漈山,走上这条满是青苔之路,才知道有这么一位修行之人在这里隐居。
当时,据说他从远方过来在这住了十年之久,到现在已经在这住了二十多年。他当时穿着灰色的长袍,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还留了灰白的胡子。佛教里有止恶语,所以当时他就没有说话了,他和我们交流就啊啊呀呀呀的发出声音,想说什么,就写在黑板上。当时交流甚欢,还留了彼此的联系方式。但后面发现他的一些做法,我们不太认可,就没有过多的沟通了。
往山上走是一片梅花园,每到梅花开的季节是他最忙的时候,他驱赶着来这偷摘梅花和果实的游客,驱赶着来这片摘些野菜的过客。为了防止游客不好的行为就养了狗,以驱赶游客。
房屋日渐式微,院子里满是落叶也不在乎。渐渐的经过这边的游客越来越少了。丈夫说他是那一方守护者,只可惜方式方法有点问题。
我们有些东西用不上的,米油单位发的多吃不完的,都会送上去给他。敬他是一方的守护着。
我突然想起到一首歌: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倘若只是过度的追求无为自然,不扫地更别谈扫心地了。
贪小便宜是人的劣根性,但是驱赶和养恶狗始终解决不了问题,驱赶一两个,又接着有好几个来这边顺手牵羊的。因为这片是风景区,始终会有些游客经过这里的。这种不好的行为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说他是一方守护者,但这样做会引起人的厌恶,臭名远扬。还听说驱赶时还引起口角之争。
《大学》里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是先知道万物的规律,心存初心,才能正其心,心正才是修身。只有修好自身,才能感染其他人。才能到后面齐家治国平天下。
倘若他换一种方式,知道那些不好的行为只是人的劣根性,不必太过动心。打扫屋子,广纳游客,以自己的修为德行吸引志同道合的修行人。和其他修行之人一起维护这里一方的环境,比起自己单干吃力不讨好。岂不是省力很多?更甚至以德行感染那些小偷小摸之人。
不管如何,只愿他功德圆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