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开车去保养,看着里程表上的数字,已经超过15万公里了。
古往今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多人心中重要的理想追求。
书,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早已证明了它的可贵。在这里,我们聊一下“路”吧。
人一个小时大约走5公里,骑上快马的话一个小时大约能走50公里。
在古代,要送一份八百里加急“快递”,得换几次马,一匹马跑两百里也差不多到极限了。
所以,对于古人来说,能走上万里各处游历,是挺难得的一件事。当然,这里的“万里”,是虚指,并非实际数字。
当年对于古人来说,属于毕生理想的万里游历,在今天的有车一族来看,却变成了小菜一碟。
5000公里,只不过一次正常的日常保养的间隔里程而已。一次稍长时间的自驾游,兴许里程表上一不小心就走过了万里。
想想自已,加上第一辆开坏的二手车,以及之前那辆开了十三年把新车开到报废期的摩托车,总车程应该已接近30万公里了。
遗憾的是,这些里程数里面,真正属于欣赏世界、游历体验的,少之又少;大多还是为了工作或日常办事而不知不觉溜过的数据。
因此,空有着几十万里的行程数字,心里却没有尝到那满满收获之喜。
既没有一些人闲话中如“我走过的桥比你你走过的路还多”般的浩然傲气,也没有那种“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返璞归真。
我,还只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普普通通中年人,一个创业失败过、被人嘲笑过、内心失落过中年人。
路,其实也有很多种意思。像宋词《满江红》里面那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常常让人心生荡漾。
在岳飞眼里,收复国土之路的里程,每一公里,都是激荡人心的数字。哪怕是花上一个人宝贵的三十年光阴,也是那么值得。
其它诸如成长之路、逐梦之路、复兴之路,也是让人万分期待。
人生中,该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充满遐想。人们常说:“路在脚下。”鲁迅先生说过:“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行万里路”,年少时以为它是一种激荡人心的追求,中年后方知道也可以是指在一段很长的时期被社会各种教训和捶打,乃至是折磨。
所以,看着里程表上的数字,我并没有生出一种自豪感。心里的另一个反应却是:原来,加油的钱,已经不知不觉超过当初购车的钱了。
为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钱?没办法,一路来,人太穷啊。
从小山村里走出来,在四线小城谋生,四十多年来,写下最多的就是“不容易”。
这当中,能令自己有些安慰的,就是自己这人,大抵不会自暴自弃。
古人那种“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豁达乐观境界,自己自然是难以达到的。但藏起幻想,接受现实,保持一种对生活的向往,倒是不太难。
当然,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探索各种生命体验,求得心灵的宁静,并最大限度地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也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目的,也可以看成是寻找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所以,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有不少真实距离的我,选择了在公众号上写作,写自己,写家庭,也算是一种探索。
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各有不同,就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探索自己的人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