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培训笔记】利用新媒介,做好阅读教学

【培训笔记】利用新媒介,做好阅读教学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17:18 被阅读0次

          ——培训第六天(下)

郝毅老师

今天的西安,是自从3号过来后最凉快的一天。早晨,头顶就有厚厚的云层覆盖。中午从酒店往培训教室走,就有零星小雨一路相伴。看看眼前的路,也许可以期待一场秋雨。

近几年,对于专业学习我还是比较认真的。所以,这次能有机会到陕师大学习我是很珍惜的。本次学习,到目前为止,除了第一天的讲座让我收获不多外,其余内容或多或少都有生成。但看到今天下午的讲座题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心里突然有了翘课的想法。不为别的,只是一听数字化三个字就感觉自己很可能听不懂。不过,后来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人不能只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担任本次讲座的是一个年轻的男教师郝毅,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升级学科带头人等等这些头衔,让他的年轻很有厚度。

郝老师的讲座,从一个我根本没听过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开始,果不其然,我的大脑开始出现懈怠。所以,今天下午的听课笔记,也就只能是记一记了。

郝博士的讲座第一部分主题是“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以下方面做起。

1.“以课堂为主阵地,注重读书方法的引导”

郝博士认为,在课前准备阶段,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借助作业的批改反馈、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全面掌握学情, 让教学起点的设置更加精准、贴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既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精研,又聚焦“导”的方法选择和“学”的活动设计。

其次,以课堂为主阵地,注重读书方法的引导。郝博士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策略和方法,整合文本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将必须的读书能力、适当的读书策略,以及有益的读书习惯,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不同单元的教学中,力争落到实处,各臻其妙。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并鼓励学生基于个人成长背景的独特体验,让阅读“各以其情而自得”,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个性化色彩,引领学生从初知其意到登堂入室,体悟文本之奥妙,领略课堂交流与分享的快乐。

2.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实现能力迁移。可以从教读到自读,从课内到课外,从单篇到整本。

以教材自读课文为载体,鼓励学生进行文本裸读,自主设计问题,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然后走上讲台,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引领学生将课内所学读书方法进一步转化为学习习惯,形成稳定的阅读能力。

3.精研读书笔记内容,促进阅读的深入思考。撰写读书笔记,可以将浏览式的浅阅读,以图片为主要内容的碎片化阅读引向深入,在精读的层面,催生新的体会与收获。在这部分,郝博士还指导了如何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形式多样化,有手抄报、人物档案卡片,也有思维导图,或各种图表。

4.读、写、讲结合,搭建阅读分享的平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表现。

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媒体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在四个方面的理论阐释过后,他与我们分享了一个自己曾经做过的阅读方案。我没从里面看到多么特别之处,他的做法我都做过,可惜我没做出成果。其中,还有一个老师开展的与“喜马拉雅平台师生与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让我很羡慕。什么时候,我的学生和家长也能如此配合呢?能看到,城里的学校在各种数字化手段的使用上要比乡村学校方式多样化的多。

郝博士讲座的第二部分主题是“初中语文经典诵读数字化教学实践”。

在开讲之前,他与我们分享了自己遇到的教学现状。听着他以一种悲悯口气说着我每天都会面对的现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觉得自己可怜。

他将课件上有关经典诵读的认知一个不落的给我们读了一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不仅仅是汉语言的典范与精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结晶。对经典的诵读教育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语文教育传统,利用好经典诵读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优秀文化内化为学生人格、气质和修养。”

1.探索适合学生诵读的内容

关于经典诵读的开展,最根本的就是汤读内容的选取,我们国家历史文化悠久,几千年的文化经典书籍数不胜数,所以在诵读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应当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既耍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也要考虑到教学的具体内容,选取最适合的诵读内容,从而保障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展并达到良好的效果,为学生“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的养成最好基础研究。

2.拓展多种多样诵读形式的研究

开展经典诵读,教师要积极引导,要讲究方式方法,学生才会乐于诵读,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在设计诵读活动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便经典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诵读的预期效果,能使得学生正确的运用有声语言表达形式,来体现内心情感,达到“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精确妥帖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行最有效的交流。

3.诵读和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教学有多种优点,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广泛积累知识,也是灵活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好方法,但诵读教学并不是所有语文课都可以进行运用的教学形式,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将二者的有机融合,达到对“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4.诵读方法指导的研究

诵读的方法对于诵读而言十分重要,所谓诵读的方法和技巧,正是指而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正确处理停连重音,语速语调,呼吸的正确运用,不仅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韵性,从而达到“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这部分,郝博士跟我们分享了自己做诵读指导与实践的体验。他提到自己的工作室团队在经典诵读上的一些成果,搜到他的公众号关注,打算今后也多多学习学习这样的诵读指导。

讲座的第三部分主题是“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的创新设计与实践”。

郝老师首先对预习的重要性进行了解读,然后对五育并举下的初中语文作业研究,语文预习作业设计与实践的意义进行了强调。并且将当前的预习作业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结论:以“布置’代替“设计”,以“对错上”代替“评价”,以“数量”代皆“质量”。随即,他给出语文预习作业的实践和策略:1.明确预习作业的重要性。2.增强预习作业的丰富性善用预习作业的评价性。3.进行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策略:探索单元类、合作类、体验式、自主式、创智类、主题类、游戏式、表达类、制作类、非正式、跨学科、探究类、专题类、想象类等作业形式和分层作业实施。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对郝博士的讲座印象深刻的是他分享自己在泰国教授汉语时的感受。他说,泰国学生不爱交作业,但却非常热爱学校,原因是泰国学校有非常多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愉悦感。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中获得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启示呢?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挖掘“互联月+”优势的意识,让其助力阅读教学改革。积极借助新媒体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训笔记】利用新媒介,做好阅读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hi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