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Cursor 这样的 AI Agent 刷新了我对 AI 的认知。
开始使用 Cursor 之后,我已经很少写代码了。
DeepSeek、豆包这些对话式 AI 大模型,也能写代码,但因为上下文信息有限,即使写的代码是对的,也得把代码复制到项目中再做一些修改。
而 Cursor 这类的 AI Agent,不仅可以直接在项目中把代码写好,还能自己解决编译问题,进行单元测试。
AI Agent 像是一个什么都会的助手,你只需要告诉他怎么做,他就会开始做,而且做得很好。不满意的地方,还可以让他继续调整。
和同事进行 code review,如果来回了很多轮,后面再提一些很细小的修改就会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和 Cursor 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担心,再细节的问题都可以让他调整,直到满意。
生产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我作为一个后端开发,之前受限于自身的前端水平不足,很多产品层面或用户体验层面的功能实现不了。有了 Cursor,很多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变得轻而易举。
AI Agent 的发展让我感觉到兴奋,我也自发地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布道师,愿意跟别人分享 AI 带来的生产力提升。
上周我去了亲戚家,我也很好奇 AI 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能不能起到一些帮助。
二
我弟今年刚高考完,利用假期远程给人做辅导。
他有好几个学生,年级不同,所以他要为每个年级做各自的课件,再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做一些调整。
我问他,学生能不能用 AI 辅导自己?
他之前也没有尝试过,我们就决定当场测试一下。
他找了一道比较难的高考物理题,我让他把题目截图发给 DeepSeek,并说明这是一道高中物理题,限制了范围。
这一题一共有三问,DeepSeek 的答案都是对的,但过程却有些不完美。
在解答第一问的时候,DeepSeek 给出的答案引用了一个概念,我弟立刻指出这个概念超出了高中范围,我让他继续跟 DeepSeek 对话,说这个概念不是高中范围的,这次 DeepSeek 给出的答案是没问题的。
但问题是,如果是一个用 AI 辅导自己的孩子,他可能对这块没这么敏感,不能直接识别出这种解决方案超纲了。
在解答第三问的时候,我弟认为 DeepSeek 的答案相对复杂。我让他问 DeepSeek 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直到第三次才给出了我弟所知道的最简单的答案,而这对于一个用 AI 辅导自己的孩子也是比较难的。
所以在教育领域,AI 的知识是足够的,但如何限制回答使用的知识范围和给出最优解还是个问题,而且如果每次都需要多轮对话,本身也是比较耗时的。
三
我小姨在一家广告设计公司上班,经常需要设计一些图,她平时会先去一些素材网站找一些素材。
我问她有没有用过 AI 文生图功能,对她的工作有没有什么帮助。
她说用过一些,但是有两个问题解决不了。
一个是分辨率,她们很多图都是要打印出来的,对分辨率有很高的要求,而大模型现在生成的图还满足不了。
另一个是她们设计的图有很多并不是标准尺寸的,现在很多文生图,只能是一些常见的比例,比如 4:3,16:9 等等。
她拿出了一把扇子,说扇面上的图就是她做的,我开始以为做的图是一个长方形,印出来的时候裁的,但是她说,设计的时候她们就是按实际尺寸来的,在目前的文生图也实现不了。
回来后我特意研究了一下,在号称'世界首个设计智能体'的 lovart 上,分辨率最大可以提升到 8192 × 8192,但不确定是否能满足印刷要求。扇面也能生成,但能否精确控制形状还有待验证。
可能这种情况更适合 PS 里内嵌的 AI Agent,有一些限制自己设置好,剩下的由 AI 生成。
四
通过我自己的经历以及和亲戚的交流,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对比:
- 我已经很少写代码了,享受着 AI 带来的效率提升。
- 我弟还在一道道题地准备着教案,AI 暂时还替代不了他的经验判断。
- 小姨依然在素材网站找图,AI 生成的图还满足不了她的需求。
其实并不是 AI 的能力不足,只是在某些领域,还不能直接作为生产力工具。
就像没用 Cursor 之前,我也没想过 AI 能如此改变我的工作方式。现在已经没有人质疑 AI 在编程领域的应用了。
今天是编程领域,明天可能就是教育、设计、医疗。
与其纠结在 AI 时代会不会被淘汰,不如想想有了 AI 自己的工作生活会发生哪些改变。
毕竟,最大的风险不是 AI 不够完美,而是当它足够完美时,你还不会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