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激发,赋能个性化教育
阅读《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第162到166页——《“激励潜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教育中遇到的学生各种各样,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举世无双。
这个转化案例是小雷同学是个喜欢研究小动物的习性,所谓的“乱玩”、“收藏”、“脏东西”的表面,也许藏着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奇奇怪怪的生物,我很好奇那个发现他肚子鼓鼓的,还会动的青蛙在上衣里,为什么没有叫出声音,难道是他发现了什么秘密呢?也许故事的本意是吓到了想要和他亲近的同学,所以大家疏远了他,读出来因为喜欢,想要去做所以去想办法竟然把青蛙放在T恤衫里面。
与众不同的小雷因为一次翻垃圾箱找到自己搭建装“螳螂”的笼子,这孩子的观察力敏锐,承受着质疑,坚持自己的热爱和兴趣,果然是有过人之处,尤其是遇到了班主任才有这一篇美丽的相遇故事。
也许故事的魅力都是通过经历发现出来的,刚开始大家不能接受到他的这个兴趣,提上日程去解决的时候,课堂讨论中发现这些是可以到学校的实验室去解决,所以就有了眉目。
“遇见接纳、正视不同、挖掘特质、升华意志”四个方面去激发学生潜能,以面向未来的积极心态,去激励每个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难能可贵的是升华意志,看到学生的特质适合什么样的状态去引导和开放,需要有面向未来的视角,看得长远的角度进行,拉长时间维度看出学生的将来能有明确的方向进行,文章中的小雷的发现,能在教室给大家做科普宣传,能在科技节中展现自己的新发现。
看到小雷的成就,感恩这样的相遇过程,在班会课上向大家介绍瓢虫的观察记录很有系统型,先展示自己画的图片,然后是如何捕捉,提醒七星瓢虫是益虫,不要轻易去捉,介绍生活环境,习性,如何养殖,涉猎面很广泛。这是一个爱好驱动下的动力坚持,全面而又深度的学习过程不过如此了。所以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个性化培育,需要有合适的土壤,不断看到行为背后的逻辑,重要的是明天的美好,看到希望是教育当下需要琢磨和思考的着力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