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未来获得诺贝尔桂冠的物理学家张首晟,在和抑郁的战斗中,不幸败下阵来,令人遗憾。
目前的各类抗抑郁药物,基于几十年前的抑郁症单胺假说,对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有优于安慰剂的治疗效果。然而,仍有约30%的人,对这些药物基本无效。即使再加上电休克、经磁颅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最终铩羽而归也并非罕见,可以说,并没有什么联合治疗可以百分之百大幅改善患者的状况,或一定确保患者最后不会选择自杀。
并非这些治疗手段失效。服用药物几个小时后,便可引起大脑内部生化环境的改变,电休克更是大招,正规的心理治疗,同样也会体现在大脑的可见的改变上。很大程度上,问题出在“抑郁症”这个诊断。因为抑郁症本身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作为单一诊断并不具有足够的效度。其病因,至今不明,有好几种不同的假说,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等,多因素共同起作用。
不过,未来是乐观的。截止2018年10月,共有178个抗抑郁药物正在研究中,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后期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抑郁症亚型会被发现并进入临床诊断,分门别类明确致病原因才能更好地药到病除。当然,仅仅改变生理因素,仅仅改变大脑环境,远不是治愈或不复发的保障,但至少,让人更快地感觉好一些、减少痛苦,让人感觉生活过得下去、能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工作,是多么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