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渐入冬寒,叶子纷纷从枝头坠下,留下孑然光秃的梧桐枝,使得夜晚经过这里时,抬头望见的月亮总被树枝框得嶙峋。
月亮静默的待在树框里面,如同冷玉浸入了碧潭之中,隐隐约约,深深浅浅。料峭沾衣的时节里,月亮染上了冬的韵致,伴着十一月的冷桂香,化为一珠儿朦胧的清泪,拓在高远深阔的夜幕里。
星子匿在了夜的深处,像沉入潭底的石子,留下的夜幕如水般静谧,衬得这月色愈发的清辉与孤寒。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近日与杭州的朋友寒暄,我们谈到杭州的水,杭州的秋,杭州的女子与月。江南水乡的柔情蜜意,吴侬软语,令人忘餐。我昔年看沈复的《浮生六记》时,也曾向往那样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
在一个清适的午后,归来闻道,闲时拈诗,白茶清欢无别事。待到傍晚时分,便出去走走,看一眼晚霞未散的长天,以及早早挂在天幕上头的明月。于白驹过隙的一生里,去见一个人,结一段缘,许二三诺,度数十秋。
此时视线再度被寒月吸引,透过枯枝看去,月亮就像一枚枯树结出的硕果,光辉明朗,似果肉丰盈,让人不得不惊叹于枯木逢春的殊奇。
临近深夜,周围脚步声渐远,耳边只剩枯叶交叠的声音。在静默的节奏中,让人不由得想起一程程过往,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很多故事在年华里渐渐发酵,终演变成难言的情愫,变成人生百味里的其一。
前半生故事,后半生沉淀。之后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竟忍不住感慨万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纷扰变换的世局之中,明月始终如一,如佛陀坐定,亘古未有变化,只为接纳无穷之变化。
杜耒诗云,“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路过药园时,空气中似有腊梅香,月亮此时也随我到了药园,不知它是否如我一般,嗅到了腊梅香味儿。
也不知它是否如我一般,在似水的年华里,等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也等深情如沧海般滂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