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作论
创作论是文学评论的必要组成部分,文心雕龙也不例外,占据了将近一半的篇幅(19或20篇),可见刘勰对创作重视和独到的见解。
1、神思第二十六
本篇是创作论的总论。神思即创作与构思。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刘勰对创作构思的形象描写得太逼真,应该是他自己创作时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作家的语言能力很重要,有了语言能力才能表达神思奇妙。情满于山,意溢于海。
刘勰列举了十二位著名文学家的神思之妙、神思之苦。
秉心养术,无务苦虑。
刘勰认为要主题明确,不可混杂多变。有些细腻之处语言无法表达,正如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
刘勰之前约二百年陆机已有文赋,阐述文学创作构思过程。刘勰基于陆机总结更全面更深入更完善。因为刘勰上升到了文学创作理论的高度,他提出神思的概念。当然前人也有涉及这个词,不过意义不同。神思,不仅仅是艺术想象,️两大特点:想象不受时空约束,意象要与物象结合。
2、体性第二十七
本篇论述创作风格。我们经常说作品的风格,其实这个风格由多方面决定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历史时代、学识修养、才情能力等等。
刘勰把文章分为八类风格: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当然文学发展到现在,源不止这八种风格,但细致想想,所有文章,终归都能归类于这八类,刘勰太厉害了。
接着列举前代文学家,分别品评他们性格和作品。
3、风骨第二十八
风骨是什么?我们似乎对这个词耳熟能详,但认真思考一下,却不能解释一二。
这个词是刘勰创造的,风来自于诗经之风,感化之情;骨则是文辞铺陈。风骨对于文章好比翅膀对于飞鸟。
刘勰有两个比喻很形象,一下说明了什么是风骨:有风骨而缺文采,就好比文艺园林中的猛禽;有文采而缺风骨,那是文艺园地乱窜的野鸡。只有藻耀高翔,才是文章中的凤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