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借的书。断断续续读了10来天,昨天晚上一口气把剩下五分之一读完了。整体而言,怎么说呢,只能说是:原来还可以这样!一句话书评:可以翻翻。
厚厚一本书,其实就说了一个事情,读书是很随性的事情。如果哪一天你突然想起,某次我在书中看到什么什么,足矣!
作者某次说书,说到《李凭箜篌引》,说写得非常不错云云。于是我就把这首诗找出来,准备背下来。后来感觉诗并没有那么出色,也就放一边了。读书就是这样,你感觉很好的东西,换一个人并不一定有同样的感觉。书中再次看到他说这个话题,还是没有找到感觉。
谈到《万历十五年》的作者花了五年时间读《明实录》,吴晗大学四年抄了一本书。作者认为他们肯定不能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但是他们树立了一个牌子:唯一通读过《明实录》的人、唯一抄过xxx书的人。这个路子很好。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样的东西。有什么是值得我去反复琢磨的?《小王子》《古文观止》《道德经》《FIDIC》《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谈到意义,用了一个英文来翻译: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这个翻译的确是给了我更好的方向。
谈到苏轼写过50篇论文。据说当年的制度是要写50篇文章去备选。我有没有50篇拿得出手的文章,可以为将来留下一两笔?
说到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想象,如果某某某(孔子、苏格拉底、CEO、偶像)来做这个事情,他会怎么做,如果他来帮助我,他会怎么问我问题。据说这样的思想实验很能解决问题。可以用起来。
还有两个思考方式:如果怎样怎样,世界会如何?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
所谓爱好,是拿得出手那种。拿不出手的,只能是享受。
书中说到叔本华的一个比喻,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时就会无聊。如果痛苦了,我们就应该赶紧去干点有用的事情,以获取资源、平息痛苦。如果无聊了,就说明我们应该赶紧去干点有趣的事情。我深有同感,时而踌躇满志,时而心灰意冷,始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钟摆摇来摇去是受重力支配,痛苦和无聊受欲望支配。原来是我的欲望出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