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拉开窗帘,外面,百卉含英,鸟鸣莺啼。
小泡,叫醒你爸,走,趁春光明媚,继续遛弯。
下楼,一楼一家小院里的二月兰扑面袭来,明媚艳丽,紫气冲天,让我们一家禁不住驻足流连,小泡上去无偿浇上一炮。
迎着朝阳,乘着和风,闻着花香,一家三口溜溜达达奔向森林公园,一路春色,陌上花开,可谓是一步一诗经。
真的是每一步都能踏上诗经耶。
树边一棵棠梨树,小小的叶子绿盈盈,正开着一簇簇的白花,在微风中飘散着淡淡的清香,让我脱口而出诗经中的句子:“有杕之杜,其叶湑湑。”“有杕之杜,其叶菁菁。”杕杜就是棠梨树,三千年前应是常见的树木,在诗经中多次出现。
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我这路边的桃花依然盛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路上的麦田绿油油,正是麦苗生长的时节,静心听,能听到麦苗拔节的声音,“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一个重叠“芃”字道出了小麦长势喜人,蓬蓬勃勃。
来到森林公园,这园子不知什么原因,荒了三年,很少有人光顾,却是我一家三口的乐彼之园。此时此刻,满园风长着叫不出名字的蔓草,叶子上缀满晶莹的露珠,古人居然联想到美丽的姑娘,联想到浪漫的邂逅。“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一个露珠未干的早上,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间路上不期而遇,相互倾心,欣喜之情难以抑制。美吧?我特别喜欢这句子,更喜欢在这空旷的园子里大声诵读。
咦,红叶石楠丛里那妖娆的绿色是什么,还开着紫色的小花。我用识物软件扫描,告诉我叫野豌豆,野豌豆就是诗经中的薇草呀,那多年征战在外的士兵,一边采摘着新鲜的野菜,一边唱着思乡的恋歌。“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瘦瘦弱弱的薇草就是战士们魂牵梦绕的家乡,在《小雅·采薇》里起兴。
枸杞嫩苗,我最喜欢吃,凉拌、拌面蒸吃、做饺子馅,我都吃过,年年吃春天的季节,我家餐桌上少不了它。枸杞在周朝可谓是倍受欢迎,上至高官庙堂,下至平常百姓,无处不有它的身影,有诗为证:“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湛湛露斯,在彼枸杞,显允君子,莫不令德。”这枸杞竟登上了大雅之堂,沾上了君子的贵气。
在《郑风·将仲子》里云:“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姑娘家房前屋后都种满枸杞,她的情郎偷偷翻墙来幽会,小姑娘提醒小伙子别碰伤了枸杞。那份纯朴的爱护之情明说是对枸杞苗的,其实是担心枸杞的刺扎伤了情郎的蹄蹄爪爪。
小河边到处是香蒿和艾草,日光影照,香蒿轻盈,艾草茸茸,香气袭人,最容易撩起青春男女的思念,于是,一首情歌流淌了三千年: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的萧就是香蒿,艾,当然是艾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多美好,“苹”据说也是艾草。
清明时节的艾草最鲜嫩,我掐了嫩尖一大把,今天早上,就吃嫩艾叶。
荠菜,最常见,最不爱吃野菜的人也有吃过。它的鲜美在诗经里用一个“甘”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谁说苦菜的味道最苦,在我看来就像荠菜一样甘甜。只是现在的荠菜已开花结荚,不适合吃了。
我左脚踏上刚露头的苍耳幼苗,便是“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zhì)彼周行”,满怀愁思的女子因为思念远行的丈夫,采摘的苍耳苗老是装不满筐,干脆不采了,干脆让筐扔在大路边,任思念如潮水般奔涌。
我右脚碰到了车前草,一首欢快的劳动号子便溜了出来:“采采芣苢(fúyǐ ),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这首歌最适合劳动的男女群歌对唱。芣苢就是车前草。
前方花红柳绿,泡爸,来来来,拍照。“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子哪个不熟悉?它也出自《采薇》。
那绿叶下藏着什么?走近看,小小青杏已有鹌鹑蛋大小。这杏长得也忒快了吧,好像两周前还开着粉蕊白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不好意思,这不是诗经,而是苏东坡。
一圈转下来,有了微微汗意,我的诗经也背有十多首。
走走走,回家做饭,做好吃饭。吃野菜,吃诗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