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偷光是为了读书,孙权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趁手下将领睡着,在这名将领隔壁的房间挖了个洞。接下来的三个月,孙权每天都从这个洞里“窥视”这名将领的饮食起居。
不仅如此,孙权手下不止一名将领享受过如此高级别待遇。
这名让孙权极度“偏爱”的将领名叫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两人常以兄弟相称。
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
领兵作战难免受伤,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受伤患病却是家常便饭。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
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每天针灸。由于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非常痛苦。
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每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
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加吕蒙的负担。这让孙权很为难。
后来,孙权想了个好办法——“偷窥”!,他趁吕蒙睡着,安排手下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
每天,孙权都不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能寐。
从挖这个小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
吕蒙病逝后,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包括陆逊、周泰、丁奉等人,孙权都会接到这里诊治,自己也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
有人不知道孙权挖这个洞的缘由,就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们,为何不亲自去看望?至少也让他们知道主公在牵挂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为主公卖命。”
孙权回答:“我关心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
有句话说得好,士为知己者死。正是因为孙权的这份关心,东吴集团的文武官员才团结一心,在江东成就霸业。
诚如其兄孙策临死前所言:“举贤任能,使其尽心尽力,以保江东方面,我不如你……”
孙权在位期间,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同时,他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孙权还开辟海路,派卫温到达夷周洲,也就是现在的台湾。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孙权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显赫”。无论是其出身、成就还是品性,都数一数二。
辛弃疾这样评价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生子当如孙仲谋。”毛泽东也曾感叹:“当今惜无孙仲谋!”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