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回忆录之第九章》

作者: 陈良心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16:08 被阅读0次

        免职:抗非分水岭

2003年4月20日,张文康、孟学农两名中国政府高官被免职。由此,这一日被许多人看作抗非战争的分水岭。这天之前,众多国人并不知道“战争”已经打响,传言四起,形势充满变数;这天之后,“中国与非典之战”正式公开打响,并迅速波及全国的一场“人民战争”,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前路虽遥,胜利可望。

较早些时候的4月3日,时任卫生部长的张文康在关于非典型肺炎的新闻发布会上郑重宣布:“在中国工作、生活、旅游都是安全的!”看到现场有记者戴口罩时,他不失幽默:“戴不戴口罩都是安全的!”

4月10日,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孟学农在会见日本东芝株式会社社长冈村正时说:

“对于1300多万人口的北京市,22个病例所占病例并不大,而且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面对突发事件举重若轻的姿态公众并不陌生,但形势的发展却并不乐观。关于非典病例飙升的传言四起,部分地区民众焦虑,恐慌心理加剧;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专家组直言不讳地批评“北京的军队医院没有向北京卫生部门公布其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中国的声誉受到强烈冲击。

内力、外力、再加上非典凶猛的攻势,一个强作镇定的局面终于被打破。4月20日,张、孟二人被免职,中国直面非典战争。

高官免职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首先是官员的态度由虚趋实,嘴上的“大无畏”让位于行动上的“大无畏”。在4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高强以卫生部常务部副部长的职务(身份)出现在记者面前,他坦承,北京疫情统计之前存在较大疏漏,并说:“我不会说来北京旅游是安全的那样的话”。4月30日,临危受命的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一再讳言非典战争何时结束,并称此时“预测感染人数近乎赌博,是危险的”。

民众恐慌心理在经历“高官被免”的短期震荡之后,随着正确信息的及时公开也逐渐得以缓解。

高官免职更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WHO对中国政府的力度表示“震惊”,各国对中国的态度也产生显著的积极变化。海外媒体更认为中共此举是“史无前例的果断措施”,是对各级官员的“一次灵魂深处的震撼教育”,认为此举表明新一代领导人与时俱进,塑造执政新风气和新形象的努力,不会因为若干官员的官僚习气和墨守成规而打断。

高官免职,敲山震虎之意自不待言。有的省市党委4月20日前后紧急开会商讨抗非对策,全国各地纷纷加大了防治疫情力度,并对防治疫情不力的相关人员进行严厉处分,一批官员纷纷落马。4月25日上午,湖南省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负责人回答不出国务院督查组现场提出的问题,“对一些应该掌握的情况没有掌握”,该中心两副处级负责人被免职;4月30日,成都交通银行盐道街友行行长陶毅素成为该市第一个因拒绝非典防治检查而“下课”的官员;5月3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名副镇长擅自出入疫区,被要求隔离又不配合而被免去职务,成为山东因非典被免职第一人。据新华社5月12日电,内蒙古已有6名处级干部因抗非不力“落马”,另100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道道免职令抽打着2003年春夏之交中国各级官员的神经,有的地方采取的措施有了“矫枉过正”的味道:陕西宝鸡市为确保无一例非典患者,规定“如出现一例非典患者,该辖区分管领导要免职”。

从新浪网搜索的结果显示,截至5月20日,在抗非典战场受到开除党籍,免职等党政处分的各级官员已达数百人。在如此短时间内有如此多的官员被惩处,实属新中国仅见。非典在夺取数千人命的同时,也终结了众多官员的政治生命。伴随着一批批官员的“落马”,政府的凝聚力并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

在对抗非不力官员施以“大棒”的同时,中央也注意到这场抗非典战争是考察党员干部的绝好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多个场合提到,“要在这场斗争中考察、识别和锻炼干部”,一方面要严肃处理失职、渎职、畏惧退缩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发现和大胆启用那些在这场斗争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同志。

“抗非不力,官员免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发生负面事件时,各地瞒报,缓报,慌报的例子不一而足。官员们担心一旦“家丑外扬”,官位就有可能不保。此次非典“罢官”,无疑将对这种官本位思想形成强烈冲击,并可望使上下官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形成一种负责、务实、公开的态度。5月11日,贵州三穗县发生工地滑波,35名员工被埋无一生还。第二日,当地与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一报业深资人士评价,“返一速度可以载入中国新闻史”。他同时认为这一罕见的报道速度与当前非典罢官人另不无关系。5月13日,安徽芦岭煤矿发生矿难,86人失踪,新华社当天即发出消息。种种迹象表明,非典“罢官”一事的影响,正朝着中国的各个角落渗透。

有分析家指出,高官免职的短期意义在于扭转了从此前抗击非典的被动局面,在国内外重塑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形象;而从长远来看,可以从根本上整肃吏治,树立官员队伍的民本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现在无从知道张、孟二人信誓旦旦之时,是否真的胸有成竹还是另有苦衷。在这场非典战争硝烟未散之时,被免高官显已成为某类典型,为全国大小官员之鉴。而在更广阔的层次上,张、孟二人被免职,将对中国的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此时,我们再回想起非典疫情爆发初期,某地官员在记者招待会威胁记者有关非典的提问是“散布谣言,要负责任”一事,则只会让我们记住这一日,2003年4月20日,两名中国政府高官被免职,中国直面非典战争,世界重新认知中国。

2003年5月21日记。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任世武

下一章:众志成城,将抗非进行到底!

相关文章

  • 《非典回忆录之非典文化》

    没有疫苗,我们有幽默 非典时期让人哭笑不得又让人想哭想笑的非典文化《非典词典》 我们吃!我们吃!从天上到地下吃! ...

  • 《非典回忆录之第九章》

    免职:抗非分水岭 2003年4月20日,张文康、孟学农两名中国政府高官被免职。由此,这一日被许多人看作抗非...

  • 2018-07-06

    《艺伎回忆录》第九章,很赞,考完试我要把它抄下来,一生所爱。

  • 《非典回忆录之第十一章》

    说句实话:王岐山的口头禅 4月30日,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志专访临危受命的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许多看了这一访谈的人,都...

  • 《非典回忆录之第七章》

    隔离淘大花园 阳春三月,全国“两会”在京顺利召开,由于这是一次换届大会,因此备受瞩目。胡锦涛当选国家主...

  • 《非典回忆录之第二章》

    恐慌 一一比SARS更凶猛的杀手 恐慌,非典病毒的变异,比SARS具有更强大的杀伤力。 有一则关于非典的寓言,阎王...

  • 《非典回忆录之第十章》

    众志成城:将抗非进行到底! 4月28日,在中共中央进行的第四次集体学习上,总书记胡锦涛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非典回忆录之第一章》

    SARS突袭人类的魔鬼病毒 2002年岁末,广东佛山、河源、广州等地出现了一批特殊的肺炎病人。之所以说“特殊”,是...

  • 《非典回忆录之第四章》

    WHO,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简称,天生有种后现代的味道。一个“谁”字很巧合地包含了问责、探究和鞭策的意味。在非典肆虐的...

  • 《非典回忆录之第六章》

    疫区:不见硝烟的战场 非典语录:世上本来没有疫区,得传染病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疫区。 灾难总是突如其来。像潘多拉匣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典回忆录之第九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ud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