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如此”,是孩子独特的生物蓝图和生命底色,主要包括了遗传特质、生理基础、气质类型和某些认知与情绪的潜在倾向。
生来如此,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基因组成,如肤色、发色、眼睛颜色、身高、智力潜能等,以及许多身体的先天条件。
除此之外,还有神经系统类型,影响了他们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的先天偏向、感官敏感度(例如,有些孩子对声音、触觉特别敏感或迟钝)。
生理节律,有的婴儿天生睡眠周期规律,有的则混乱;有的吃奶量大,有的则小。这些最初的节律有其生理基础。
活动水平,是好动还是喜静?
神经发育类的,像自闭症谱系、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现在被广泛认为是先天神经发育的差异,是孩子“生来如此”的一部分,而非后天教养的结果。
……
“作为父母,你要知道。你一次性给定孩子的东西,是他一生最大的宿命。孩子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家庭,出生后的智力如何、健康如何、身体如何、天赋如何,这一切才是对一个人最具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
这些年担任低年级的体育,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到那些“生来如此”带给孩子的困扰,有的孩子运动能力明显此别的孩子低一个层次,运动细胞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只看你做一遍,你都不用说,他就可以模仿了;还有的孩子,看你做一遍,再给他讲一遍,差不多也会了;还有的是你怎么教,怎么重复,他还是只会一点点。比如说跳绳,有的孩子拿到绳子就能跳,而且跳得还不错,有的孩子则是手脚协调不了,跳一个都很困难,这个时候你能说孩子笨吗?
有一个孩子,每次跳绳都不参加,有一次,我走过去,蹲下跟他说:大家都跳完了,你怎么还不跳呀?他嘴上说着不去,但是眼里却明显含着泪,我问他:是有什么困难吗?需要老师的帮助吗?他难过地说:我不会跳。我说:那简单呀,来来,试一试,老师教你。我让他跳一下,原来他跟很多的小孩子初学跳绳一样,是同手同脚的。我先让他徒手跳,把摇绳和跳分开,等他掌握好节奏了,再让他拿上绳子,开始还是找不到摇绳和跳的时间点,我带着他慢慢练习,不一会,他跳成功了第一个,我赞叹:哇,你做到了。他开始兴奋起来,努力地练习,一次、两次、三次.….慢慢地,他差不多都能跳成功。我说:你看,我就说你能学会的,对吧,我们跳十下就结束好吗?他慢慢地一下一下地跳,我帮他数数,跳完十下,我说:好了,去玩吧。没想到他居然说还要跳十下。
“人的生命中有些东西是生来如此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包容它们,想方设法接纳它们,因为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成长最真实的基础、最重要的背景。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些,我们就会变得更有理性,而不会对一个生命的成长抱有某种不切实际的狂热期待。”
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面对孩子的“生来如此”,是优势,需要鼓励,让孩子的优势得到发挥,所谓“扬长避短”,孩子必然越来越自信;是劣势,更需要鼓励与包容,不要让孩子的劣势成为孩子自卑的源头,成为孩子一生的痛,成为“转化为某种在成长中起障碍作用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