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诗史(孙绍振)

读书:诗史(孙绍振)

作者: 语味悠长 | 来源:发表于2022-04-07 09:55 被阅读0次

在我们的印象中,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但就是在这顶峰时代,发生了“安史之乱”。从中央王朝的角度看到的是英雄豪杰平定叛乱的丰功伟绩,而从平民百姓的角度看,这是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在这个灾难当中,平民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命运。这血与火的民族灾难中,杜甫和百姓一起在煎熬忍受,写出了“三吏三别”那样真正的诗史。杜甫作诗史,他的家国情怀并不仅仅停留在家上,他更把国运放在第一位。在《新安吏》中,官军打了败仗,人口骤减,降低征兵年龄。在这种情境下,杜甫忍住内心的悲郁,出于民族大义,对这些孩子强颜勉励: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在《垂老别》中,杜甫写及他年老而主动从军,虽悲且壮。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

虽然家庭残破了,但是,还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对国家的责任。忍悲而壮,悲中有义,惨而有志。杜甫颠沛流离多年,到了成都,幸有高适、严武的照顾,安定下来,在成都建了个草堂,很破,屋顶还经常被风吹掉。他依靠的官员严武不在了以后,他就待不住了,想沿途下江回到长江下游,到江苏、浙江、安徽一带过太平日子。他日日夜夜考虑粮价,“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杜甫与李白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一个是穷得要饿死的人,一个是把喝酒当作职业的人,生命体验不同,诗歌的风格当然也就不可能相同: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人,一个是浪漫主义的幻想家。

相关文章

  • 读书:诗史(孙绍振)

    在我们的印象中,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但就是在这顶峰时代,发生了“安史之乱”。从中央王朝的角度看到的是英...

  • 【第856篇】读书||文本解读要抓住关键词语

    读书:《解读语文》 作者:钱理群 孙绍振 王富仁 孙绍振老师在书中说:阅读不光是为了文字,而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

  • 【孙绍振】

    1.缺乏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语词。 此句式孙绍振点评滕子京的《岳阳楼诗集序》时,运用比较法,将其与范仲淹...

  • 读书:意象思维(孙绍振)

    几百年以后,在地中海的一个西西里小岛上,才出现文化的一线曙光,后来盛行于欧洲的十四行诗才用西西里方言草创,到但丁、...

  • 5号【写】(9)顾志文:还原分析——文本解读的突破口

    ——以孙绍振《西江月·遣兴》的解读为例 近来阅读孙绍振先生《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一书,颇为费脑。孙先...

  • 孙绍振吹牛

    昨晚孙绍振在几十号学生面前自夸“千古第一人”‘,还自我欣赏的说自己“就是厉害啊”云云。这让我想起了他自己在评...

  • 读书:李白和杜甫(孙绍振)

    李白和杜甫的个性、诗风如此不同,但从根本上而言他们是很一致的,那就是都有安邦定国、拯救黎民的政治抱负。 李白是“奋...

  • 读书:学养和能力(孙绍振)

    语文课程改革提倡高阶思维,针对的是“碎片化”倾向,代之以“情境化思维”,“发掘文本的思想活力”,“唤醒学生的认知体...

  • 将自己代入

    孙绍振先生说:阅读不光是为了读懂文字,而且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和个性。 那么如何去读懂发现呢? 孙绍振...

  • 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与策略——读孙绍振先生《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

    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读孙绍振先生《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 孙绍振先生在其论文中说,当今的文本分析很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诗史(孙绍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uj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