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丝的蝴蝶效应

作者: 火神纪 | 来源:发表于2025-07-10 20:26 被阅读0次

  2006年,我写了一篇《台风珍珠·纪》,那是1991年的台风艾美之后第一个正面登陆澄海的台风。那一晚,我把那个台风夜写得充满了诗意与幸存者的庆幸,点着蜡烛,烹着茶,写着字,抱着我的爱人,听窗外狂风暴雨以及不停呼啸的警笛,我躲在一个安全的洞穴里舔舐着伤口,我现在记得,当天傍晚我从厂里紧急撤离的时候,水位已经上升到了沙发的坐位位置,所以我拉了电闸之后撤离了,并且撤离的时候,工厂的一个屋顶的角落被台风给掀翻了,我甚至在那篇文章里还记录着——“厂子被掀掉了屋顶,倒了两面墙淹了电脑和几台机器的电机”。所以我其实知道,第二天风雨之后,我会面对提一个满目疮痍的世界,关于台风之后的记录,我不记得我有没有写下来,但是现在能回忆起来的是,厂房的屋顶被抛掉了一大块,幸好我撤离及时并且清退了厂里的员工所以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机器被泡,电脑被泡,一切生产都需要慢慢修整之后才能恢复。

  现在去查一下灾后的数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阵风最高达15级,大量树木、电线杆被拦腰折断,全区累计12小时的降雨量达366.6毫米,中心城区最大降雨量425.3毫米,直接农业损失超过1.2亿,房屋倒塌1750间,渔船损毁703艘,沉船172艘,堤防损坏65.73公里,水闸受损97座,护岸损毁94处,受灾人口超34万人,因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导致3人死亡……

  我刚刚重新读了一遍大概20年前我写的那篇文章,感觉那时候的庆幸是真庆幸,虽然也受了灾,但是相对更严重的灾情,我那种算是极轻的擦伤吧。文章里没写的,写那篇文章大概是凌晨三点,大概写完之后,发现天台上的积水排不出去,因为下水道的水已经完全满了,所以天台上的排水管里也满了,但是雨没有停下,所以整个天台上的所有水满到没过了天台楼梯的台阶之后,水开始从楼梯间从天台往楼下灌,然后整个住宿区域全部淹了,四楼三楼二楼,到楼下去看,水位几乎没过了楼下的窗台,那可能是我这辈子,在家里见过最高的水位,并且以后可能也再不会见到那么高的水位了。

  后续的报道说,那一次整个城区之所以会有那么严重的水浸,是因为台风带来的海水倒灌,将整个城区以及五乡邻的所有下水系统里都灌满了海水,然后就是持续的特大暴雨带来了超强降水,天上地下全日水,让这些水,往哪走,无处可去的时候,就只有淹没了。

  记得老一辈的老人家总会说起七二八超级大台风,甚至有亲戚的亲戚因为在那场台风里失去过亲人,所以每每说起七二八总不免叹息,听老人家说,那时候其实也是因为海水倒灌。

  台风带来的短时大暴雨,如果刚好带来海水倒灌,住在海边小城的我们,就会变成一片泽国,所以每次大水淹城,澄海人的幽默感带来的那个段子说——“澄海,城在海中央。”就会在整个澄海的小圈子里飞速传播,澄海人多数相对平和,所以也仅仅只是会心一笑,该干嘛还是依旧去干嘛,但是还保留着少许的幽默感,也许是我们最后的那点不屈的倔强吧。

  这一次台风丹娜丝,并没有直接登陆潮汕大地,所以其实跟之前这些正面直刚的台风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过今年与往年最大不同的是AI大行其道,所以短视频的世界里到处都是一些如同修道渡劫的图片和视频,看那些视频,大多确实跟澄海的某些视角极像,但是那些风云起,那些大闪电,那些万紫千红的电闪雷鸣,那些如捅破了天般的倾盆倒雨,那些滚滚汹涌的风云变幻……其实我分不清哪些是真的是用无人机航拍,哪些是AI生成,确实,现在已经分不清楚了。

  当然,也许也是因为这次的风云雷电过于魔幻,所以就算全部都是实拍出来的,依旧会让人怀疑,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者仅仅只是一些AI作品呢。

  比如我这次用的图,我是从某视频号上选取的一张图片,然后我交给了AI,让它帮我重新绘制,绘制完成之后呢,,我又让AI根据我新生成的图片,再按我的意愿让它替我再生成视频,也许你会说满满的AI味,但是就这图,如果我把背景换成了一些澄海常见的拍摄角度的话,你又是不是真能一眼分辨出来呢。并且,我现在用的这个AI还只是一个二线的AI,如果换成现在最顶流的AI,你又是否能够分辨得出来呢。

  这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过这样的念头,随着AI的发展以及普及,它能做出来完全惟妙惟肖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跟现实世界里的边界似乎也越来越模糊了。我们还记得AI早期做出来的作品,你完全会看一眼就说,很拙劣的AI画;但是随着AI技术的一再迭代,现在的AI作品,如果用一些顶级的AI来作一些摄影风格的画,我们会越来越分不清楚,究竟那些是AI画出来的,还是真实世界里存在然后用摄影器材抓拍下来的。

  当所有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时候,你其实会开始怀疑,你看到的这一切,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比如现在,比如最近看到的所有那些有关于丹丝娜台风带来的风云雷电视频,我其实没办法确认那些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一直以来都说眼见为实,而当我们开始怀疑我们所看到的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时候,许多东西的真实性,似乎就变得不那么真实了。

  前阵子,我写过一篇文章《正月十四:神山拜魁爷》,之后我又写了另一篇《中考季拜魁星爷》,这两篇中间,隔了有大半年的时候,而我在写第二篇文章的时候,我在AI里查关于魁星爷的资料,然后我在那个资料里看到了一个条目,上面写着:正月十四,某些地方有拜魁星爷的习俗,我看着那个日期怎么那么眼熟,于是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它后面有一个源网页的链接,我一点链接,它跳转到我的公众号上那篇《正月十四:神山拜魁爷》的文章上,我突然有点慒逼了,所谓的AI,它确实时时对网络上的海量资料在进行学习和消化,但是它其实分不清楚哪些资料是对的,哪些资料是不对的,或者哪些资料是不能这样直接就拿来应用的,也就是说,它的消化能力其实有限,它得先学会分辨它学习到的资料是否是正确了之后,再进入吸收可能会更好,但是目前来说,这方面它的能力似乎仍有不足。

  那时候我在想,如果是别人,对魁星爷完全不了解,然后也用AI去查找魁星爷的资料,那么他根本分不清楚,这个正月十四日拜魁星爷到底是怎么来的,并且这是否是真实的,不是吗。久而久之,随着AI摄入的讯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并且如此全盘接收式地摄入之后再反哺给我们,我们是不是还能分清楚,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些地方的民俗是在正月十四日去祭拜魁星爷呢。

  这是我第一次最切身体会到,AI学习速度之快,并且AI确实是不分良莠地全盘接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的最终变形,我们聊了无数遍的蝴蝶效应,在AI世界里可能会更容易地实现,尤其甚至还有许多大模型是直接去蒸馏别的大模型,那么这种蝴蝶效应可能会更明显,如果说第一个AI还会写明某条讯息的出处,我们可以点过去看一看以便能辨其真伪,但是当别的大模型直接来蒸馏它的时候,它又是否会继续保留其出处以供用户去分辨呢,哪怕只有一个AI一次失链,那么有可能,就再也没有人知道某个结论是如何而来,并且最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你完全无法估量。

  如同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Lorenz)所做的比喻:“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混沌理论的核心现象之一,混沌系统的特点是 “确定性但不可预测”,系统遵循物理规律,但因初始条件敏感性而无法长期预测。而AI的快速学习以及无差别的摄入,似乎颇符合混沌系统的这种特点——看似无关的微小事件,可能在复杂系统中产生深远影响。

  从魁星爷的资料蒐集开始,我开始对AI给出来的结果持疑,到现在这次台风看到的种种视频,我也开始有一种不安的迟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AI变得越来越聪明,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其实已经完全分不清楚,我们将它喂养长大了之后它再反哺给我们的,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它希望我们觉得那是真实的。事情变得很可怕,十分可怕,细思,极恐。

  一开始写的是台风,没曾想,写着写着写成了AI。

  以上,2025-07-11 19:59:59;乙巳蛇年癸未六月辛巳十七。

  图片由豆包大模型1.5 Chromium Engine 版本129.0.6668.79(正式版本) (arm64)图生图模型,及图片视频生成。

相关文章

  • “丹娜丝”来沪小记

    黑云压沪城 时晴时雨中 风撼树难静 路有摘菜翁

  • 10.台风“丹娜丝”

    台风,这个词语,随随便便看上去对人似乎毫无危险力,只要它一生气,随时都会有可能成为世界末日的到来。 ...

  • COSPLAY>>刀剑神域之完美亚丝娜

    亚丝娜@Nessarose Wong 亚丝娜@Ying Tze 亚丝娜@Mon 亚丝娜@霜月

  • 国庆节后的暴雨

    窗外磅礴的大雨, 我心躺着焦虑。 丹娜丝爱上菲特, 双双缠绵。 激情的汗水, 幸福的泪。 湿了裤脚, 湿了鞋。 让...

  • 瑞士教育制度综述-54

    案例三 古丹娜的儿子。德语区。 古丹娜是塞尔维亚人,丈夫是塞尔维亚在瑞士长大的第三代。古丹娜对公立教育系统深恶痛绝...

  • 工作日志

    2019年7月19日,早班,受“丹娜丝”台风影响,广东沿海地区天气变得非常炎热,如同热带雨林。雷电黄色预警,...

  • 亚丝娜

  • 亚丝娜

  • 2017-10-11

    保罗丝丹

  • 网友恶搞之《权力的游戏》

    龙妈丹妮莉丝夜半投宿。老妪:”门外是谁?”丹妮莉丝:”风暴降生丹妮莉丝,不焚者,弥林的女王,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丹娜丝的蝴蝶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scn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