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境界是主于美的。可以说这是人生百态的大集合,因为也会有着某种执念,而在世俗的功利世界里徘徊,也会有着孜孜不倦而在科学求真的境界里打转。
但人生要达到超然于世俗的求禅境界,那是需要人们阅历许多事,放下心中的执念,做到心如明镜。而通过艺术求美这一途径人们可以舍弃某种恶习,成就某种好的因缘。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少之又少,那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生理想的境界而已,但正因为有着这一寄托人们才能给自己前进的动力。
读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能感到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这是生命的节奏和对人生的关怀。对美的追求以及作者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美的感悟:美的本质就是生命的自由表现。
王羲之的字,顾恺之的画,嵇康的广陵散,郦道元的写景文,敦煌的石窟,龙门的造像,南朝的寺院,江南的园林……总存在着某种情与景相交织的意境,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
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艺术作品的美与它所被灌注的生命力是否流畅,和生命力是否被观赏者所感受到而产生共鸣是有关的。一段音乐之所以动听,也是因为创作者的灵感行云流水,以体会一种生命力的流畅感为动力,并没有加以任何的修饰,所寻求的是生命的协调。
超越现实世界之上的精神世界,它圆满自足,丰富和谐,体现着必然性,因此才是自由的,表现出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宗白华先生提出:心的陶冶、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作准备。
阅读此书,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它开启了对艺术美感的心灵与体验,领略到美学的风采。人生贵在行胸臆,不仅需要空灵的觉心,也需要充实的内在,人还是要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从美的角度去寻回属于生命的那种“空灵与充实”。
在生活中,人人都是艺术家,在美的追寻中,不断构建新的审美心灵和人格精神的宗旨,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情趣,充分感受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并以一种追求生活艺术化的姿态去追寻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