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昆德拉:为什么“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多年前为得到听书专栏解读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用的是红黑经典脑图,被收入《幸会,经典!》系列丛书。
记得当时解读这部作品时,受本书背离传统线性叙事,采用类似音乐四重奏的结构启发,用五线谱和音符图案来凸显主题。人物和思想两两对照,特蕾莎、托马斯、萨比娜、弗朗兹,这四个人物之间的纠葛,既对立,又相对统一,对照生命中的“轻”和“重”——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轻本身是无法承受的重;而没有了重,轻就失去了根基。
昆德拉文学思想中最著名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性里的顽疾,它让人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去讨最大多数人的好。如此说来,诺贝尔奖真要是颁给他的话,要么是自讨没趣,要么是没有成全他,那还真就不如“一别两宽”,彼此放过的好。
大多数人未经思考就接受并站队的非理性套路。对抗的武器当然是理性,而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之所以引发误会,其实它的意思并不是说人类没有思考的必要,而是说思考是不可能穷尽的。就有点类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已。
同样让人难忘的还有米兰昆德拉的那句话:人并不是突然死去的,而是慢慢死去的。因为我们活在自己的记忆中,当记忆是不可靠的,如果你不记录你的生活,你就在一点点死去。
从这个角度,每一天的阅读,每一天的记录,都有着决定生死的意义,真好。
20220607
网友评论